磷酸西他列汀简介
磷酸西他列汀是由德国默克公司开发的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Ⅳ(DDP-4)抑制剂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它通过提高人体自身降低过高血糖水平的能力,相对提高天然发生肠促胰岛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的水平,从而触发胰腺增加胰岛素分泌并使肝脏停止葡萄糖生成,最终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这种药物的特点是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同时,能减轻饥饿感且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低血糖或水肿现象,特别适合于血糖控制不佳且经常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临床验证
经临床552例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的验证,每天服用100毫克磷酸西他列汀一次,12周后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是鼻塞或流涕、咽喉痛、上呼吸道感染和头痛。
临床效果
在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磷酸西他列汀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二甲双胍或TZDs联合应用时,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能针对2型糖尿病的三种主要缺陷: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释放减少)和α细胞功能障碍(未抑制肝葡萄糖产生)。但该药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的治疗。
DPP-4抑制剂——磷酸西他列汀药物概述
磷酸西他列汀(商品名Januvia)是首个获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DPP-4抑制剂,由德国默克公司开发并于2006年在墨西哥及美国上市,2007年获得欧盟批准。目前在中国已获批并迅速成为美国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第二大药品。
生理性作用
磷酸西他列汀增强一种名为肠降血糖系统的生理功能,该系统能影响胰岛的β细胞和α细胞,有助于调节葡萄糖水平。只有在β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胰岛素减少或因α细胞与β细胞功能失常引起肝脏葡萄糖合成失控时,DPP-4才会产生药效。
体内研究
磷酸西他列汀存在葡萄糖依赖性,在Caco-2细胞中的IC50值为19 nM。在汉-威斯特鼠模型中,注射7小时后的ED50值为3.6毫克/公斤,注射24小时后的ED50值为48毫克/公斤。
生物活性与体内研究生物活性
Sitagliptin phosphate(MK-0431磷酸盐)是一种有效的DPP4抑制剂,在Caco-2细胞中的IC50值为19 nM。
体外研究
Sitagliptin phosphate对DPP-4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9 nM。它通过cAMP/PKA/Rac1激活途径减少孤立的脾脏CD4 T细胞迁移,并且通过不依赖于DPP-4、依赖于蛋白激酶A和MEK/ERK通路而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从而在体内发挥作用。
体内研究
磷酸西他列汀在小鼠体内的ED50值为2.3毫克/公斤(7小时后)和30毫克/公斤(24小时后)。这种药物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而实现。与狗相比,它的半衰期较短(大鼠2小时,狗4小时),血浆清除率和分布容积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