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卡芬净钠(Micafunginsodium,商品名:米开民)是继卡泊芬净之后的第二代用于临床的棘白菌素类药物。由日本安斯泰来公司研制,在2002年首次在日本上市,并于2005年5月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该药适用于由曲霉菌和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呼吸道真菌病及胃肠道真菌病的治疗,临床还常与两性霉素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
目前关于米卡芬净钠纯化脱盐浓缩方面的报道,主要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然而,考虑到该药的热敏性,迫切需要一种更简化、高效且易于工业放大的制备方法。
作用机制米卡芬净钠是一种水溶性的半合成棘白菌素类脂肽,为剂量依赖型1,3-β-D葡聚糖合成酶非竞争性抑制剂。葡聚糖是纤维状多糖,由三个螺旋状的葡萄糖聚合体缠绕而成,它是真菌细胞壁的关键成分,在真菌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接合菌门外,其他如壶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真菌种类,其最外层的葡聚糖层与内层组分共价结合,并通过侧链相互连接以增强细胞壁强度。1,3-β-D葡聚糖作为真菌细胞壁的骨架,维持着细胞形态,在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作用下由尿苷二磷酸(UDP)-葡聚糖聚合而成。
即使在接合菌孢子时期也含有大量的1,3-β-D葡聚糖。因此理论上讲,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对所有真菌都有效。哺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缺乏1,3-β-D葡聚糖合成酶,因此该药对人体细胞影响较小,并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
临床应用米卡芬净钠不仅对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具有高活性,还对唑类和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也有效。可用于单独或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念珠菌病和曲霉病,并发现其在预防接受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真菌方面也有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米卡芬净钠不经由细胞色素酶P450系统代谢,也不是肠道或组织中P-糖蛋白的底物,因此药物相互作用不常见。与唑类抗真菌药相比,其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本品与他克莫司合用时,药动学数据没有改变。米卡芬净钠可轻度抑制环孢素代谢,在两药合用时应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当米卡芬净钠达到稳态浓度时,西罗莫司和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分别增加21%和18%,因此在与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时,应监测其毒性作用,并必要时减少剂量。
制备(1) 将纯度为98.80%的米卡芬净DIPEA盐1.0kg溶于10L纯化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
(2) 更换为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脱盐和浓缩,控制体系温度10℃,操作压力0.5-1.5MPa,直至滤出液中DIPEA的检出量为零。
(3) 用纯化水替代钠盐溶液,保持纯化水的加入速率与膜组件的膜通量相等,直至滤出液的电导率和纯化水基本一致。
(4) 将所得纯的米卡芬净钠盐水溶液冻干得米卡芬净钠固体920g,收率为99%,纯度为99.24%,炽灼残渣为5.5%。
Micafungin Sodium (FK463, Mycamine) 是1,3-β-D-葡聚糖合成抑制剂,用作抗真菌药物。
体外研究Micafungin是一种抗真菌试剂,不直接抑制细菌。尽管它不直接抑制细菌,但它能提高G. mellonella的生存率,并通过阻止Candida albicans中的1,3-β-D-glucan合成、抑制生物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