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leuromutilin | 125-6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leuromutilin
英文别名
Pleuromulin
(+/-)-pleuromutilin化学式
CAS
125-65-5;80924-94-3
化学式
C22H34O5
mdl
——
分子量
378.509
InChiKey
ZRZNJUXESFHSIO-MWGZPGR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0-1710C
  • 比旋光度:
    D24 +20° (c = 3 in abs ethanol)
  • 沸点:
    482.8±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5±0.1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DMSO:>10mg/mL(加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9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83.83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5.0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海关编码:
    2918199090

SDS

SDS:5e5321348e97ecd1919dfa124e934216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是由侧耳菌(Pleurotus mutilus)产生的一类广谱的二萜烯类抗生素,是截短侧耳素类药物半合成衍生物的前体。截短侧耳素类抗菌素,是一大类具有较好抗菌活性和抗耐药性的新颖抗菌素家族,能够有效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
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发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1978年才由瑞士诺华公司首次上市第一个药物——泰妙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猪的痢疾、肺炎等相关疾病。截止目前,截短侧耳素类药物已经开发了泰妙菌素、沃尼妙林、阿扎莫林和瑞他帕林四个个。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毒性相对较大,目前仅为动物专用药物在使用,且泰妙菌素使用最有效、最多。阿扎莫林和瑞他帕林为后来开发的人用药物,阿扎莫林因为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问题被搁置,目前人医只有瑞他帕林在使用。
截短侧耳素类抗菌素由三环二萜构成主体架构,最基本的结构是八元环。分子结构中五元环上的羰基和C-11上的羟基是该类抗菌素基本活性所必须的官能团构造,国外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其C-14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可获得抗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新药。截短侧耳素是由侧耳菌产生的广谱二萜烯类抗生素。它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它的作用方式与其它类型抗生素不同。在作用机理方面。截短侧耳素类抗菌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水平上,它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而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从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截短侧耳素类药物是由三环构成主体骨架,组基本的结构是八元环;五元环上的羰基和C-11上的羟基是活性必须的基团,国外大多数研究是对C-14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大大提高其抑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由于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C-14含有游离的羟基,所以其而没有活性;则通过对C-14位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获得对细菌和支原体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的衍生物。
并且,C-14位侧链连接中性基团或酸性基团的化合物抗菌活性极低,连接两个碱性侧链活性也较低;而连接一个碱性中心的硫醚基侧链,其衍生物活性即发生决定性的改进,比如说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这个药物就含有硫醚基侧链。
但是,如果用氧原子取代硫醚基团中的硫原子,可引起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活性的急剧下降。在C-14位侧链接入其它碱性取代基,如胍基或伯胺,则不能达到含硫醚基团衍生物的活性水平,而且在体内容易水解而失活。
因此,对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C-14位进行酰基化修饰,可明显降低最低抑菌浓度、提高抗菌活性。截短侧耳素及其衍生物可在核糖体水平上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支原体感染有独特疗效。
1951年,Kavanagh等首次报道了截短侧耳素结晶状抗菌物质的分离及定性。
1974年,Sandoz研究所发现了比截短侧耳素活性高10-100倍的衍生物——泰妙菌素,该化合物是将截短侧耳素的C-14羟基替换为(二乙胺乙基)巯基,它除了截短侧耳素所具有的抗菌活性之外,对志贺氏菌、克雷伯氏菌以及大肠杆菌均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是目前兽药市场上常用的兽用抗菌素之一,主要是以饲料添加剂、兽药饮水的形式治疗畜禽的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疾病。
1976年,knauseder F 等对截短侧耳素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截短侧耳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随后上市的沃尼妙林(Valnemulin)同样也作为动物专用抗菌药用于治疗猪和鸡的呼吸道病以及兔的流行性肠炎。沃尼妙林(valnemulin)是新一代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类半合成抗生素,属二萜烯类,与泰妙菌素属同一类药物,是动物专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猪、牛、羊及家禽的支原体病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其主要浓集于肺部,是治疗各种霉形体引起的肺部疾病的理想药物。
2007年,也就是截短侧耳素药物被发现近 50 年以后,第一个人用的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瑞他妙林(Retapamulin)才获批准用于临床,且仅作为局部用药治疗成人及 9 个月以上儿童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病。
2019年,在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后,最新型截短侧耳素药物Lefamulin(BC-3781)在2018年完成3期临床试验,并于2019年2月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有望于成为第一个可全身用药的人用截短侧耳素抗生素,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静脉或口服给药)。Pleuromutilin (Drosophilin B) 能够通过绑定细菌的核糖体亚基50S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1aR,4E,7aS,8R,10aS,10bS)-8-[((二甲基氨基)甲基]-2,3,6,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氧杂壬酸[9,10]环癸[1,2-b]呋喃-9(1aH)-酮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溴乙酯 齐墩果酸二甲胺基乙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齐墩果-12-烯-28-酸,3,7-二羰基-(9CI) 齐墩果-12-烯-28-酸,3,21,29-三羟基-,g-内酯,(3b,20b,21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