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利(cefoselis,FK037)是一种第四代头孢菌素,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抗菌谱更广,并且对产AmpC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增强。该药物较易穿透细菌的细胞外膜,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其穿透性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强,从而有更多的药物进入细菌体内。此外,头孢噻利对于染色体介导的可诱导性AmpC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较弱,不易被这些酶水解,因此对产生这类酶的革兰阴性菌有效。该产品于1998年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各类中重度感染,临床和细菌学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作用机理头孢噻利能够抑制细胞壁合成过程中黏肽链的交叉连接,使细菌无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同时,其分子中含有特殊的两性离子结构,使其能很好地透过细菌外层细胞膜,在细菌内部迅速达到高浓度药物水平,诱导敏感细菌形成丝状体,并最终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
生物活性头孢噻利是一种第四代β-内酰胺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此外,它还能透过血脑屏障。
体外研究头孢噻利
作为一种新的静脉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利于临床上对于各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良好作用。其抗菌效果与cefpirome和ceftazidime相当,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优于ceftazidime。研究显示,头孢噻利对流感嗜血杆菌(H. 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菌(M. catarrhalis)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此外,它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也有较高的活性。然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特别是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以及肠球菌属中的某些类型如肠球菌属粪便亚种(Enterococcus faecium),头孢噻利的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