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 1871-2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英文别名
tetrazolium blue;3,3'-(3,3'-dimethoxy-4,4'-biphenylene)bis(2,5-di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BTC;Blue tetrazolium;2-[4-[4-(3,5-Diphenyltetrazol-3-ium-2-yl)-3-methoxyphenyl]-2-methoxyphenyl]-3,5-diphenyltetrazol-3-ium;chloride;2-[4-[4-(3,5-diphenyltetrazol-3-ium-2-yl)-3-methoxyphenyl]-2-methoxyphenyl]-3,5-diphenyltetrazol-3-ium;chloride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化学式
CAS
1871-22-3
化学式
C40H32N8O2*2Cl
mdl
——
分子量
727.652
InChiKey
OHAOHDNOEJUTKT-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55 °C (dec.)(lit.)
  • 密度:
    1.9137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不溶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
  • 最大波长(λmax):
    253 nm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格正确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没有已知的危险反应,应避免接触氧化剂。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2
  • 重原子数:
    51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87.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45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99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XF8050000
  • 危险标志:
    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5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308 + P313
  • 储存条件:
    请将贮藏器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存放,并确保工作环境有良好通风或排气设施。

SDS

SDS:7c15640e4e989861e9ef93fc77a96d80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3,3′-(3,3′-Dimethoxy[1,1′-biphenyl]-4,4′-diyl)-bis(2,5-diphenyl-2H-tetrazolium) dichloride
3,3′-Dianisole-4,4′-bis(3,5-d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BTC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致癌性 (类别 1B)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50 可能致癌。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3,3′-(3,3′-Dimethoxy[1,1′-biphenyl]-4,4′-diyl)-bis(2,5-diphenyl-2H-
别名
tetrazolium) dichloride
3,3′-Dianisole-4,4′-bis(3,5-d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BTC
: C40H32Cl2N8O2
分子式
: 727.64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3,3'-(3,3'-Dimethoxy-4,4'-biphenylene)bis(2,5-di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871-22-3
No.) 217-488-8
EC-编号 611-024-00-1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淡黄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55 °C - 分解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该产品是或包含被IARC, ACGIH, EPA, 和 NTP 列为可能是致癌物的组分 假设有潜在的人类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3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原药为黄褐色固体,属于好气性蜡状芽孢杆菌群,在芽孢囊内产生晶体。该菌株有12个血清型和17个变种,主要杀虫成分为β-外毒素。

用途

细菌杀虫剂,是一类产晶体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内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内毒素可使昆虫肠道麻痹、停止取食,破坏肠道内膜,从而导致细菌的营养细胞侵入并穿透肠道底膜进入血淋巴。最终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亡;而外毒素的作用较为缓慢,在蜕皮和变态时才明显起效。

该菌剂在林业中防治松毛虫效果良好,也可用于农业上防治稻苞虫、稻螟、玉米螟、棉小造桥虫及菜粉蝶等害虫。

用途

此外,还可用作检测还原糖;制备DNA-阳离子络合物和抗DNA抗体的免疫吸附剂。可用于皮质甾类、氧化还原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的测定,以及种子发芽和活力试验、细菌和霉菌染色,还可以用于测定还原糖含量。

生产方法

生产过程如下:首先在纯种试管中培养菌种(28~30℃,24小时),然后进行扩大培养(28~30℃,24~48小时),最后在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28~30℃,37~59小时)。之后过滤、干燥,即得到最终产品。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噻唑偶氮苯二酚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ammonium hydroxide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生成 (BT2+)(HTAR-)2
    参考文献:
    名称:
    Ion-association between some ditetrazolium cations and anions originated from 4-(2-thiazolylazo)resorcinol or 4-(2-pyridylazo)resorcinol
    摘要:
    Ion-associates between cations originating from ditetrazolium salts [DT: Neotetrazolium chloride (NT),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BT),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NBT), and Tetra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TNBT)] and anions originating from azo compounds [AC: 4-(2-pyridylazo)resorcinol (H(2)PAR) and 4-(2-thiazolylazo)resorcinol (H(2)TAR)] were studied by water-chloroform extraction and spectrophotometry. Som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ac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They can be expressed by different formulae depending on the ACs and DTs used: (1) (DT+)(HPAR(-)) (for DT = BT, NBT or TNBT); (2) (DT2+)(HTAR(-))(2) (for DT = BT, NBT or TNBT); and (3) (DT+)(2)(HAC(-))(2) (for DT = NT).
    DOI:
    10.1134/s1070363215010338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lead(II,IV) oxide 、 lead acet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生成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Kratky; Svoboda, Chemicke Zvesti, 1957, vol. 11, p. 153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18β-glycyrrhetinic acid氢氧化钾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30%的产率得到3β,18β-dihydroxy-11-oxo-20β-olean-12-en-29-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Jasiczak, Jan,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8, p. 2687 - 2692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enylmethoxybis(tetrazolium) ion-association complexes with an anionic indium(III) — 4-(2-pyridylazo)resorcinol chelate
    作者:Teodora Stefanova、Kiril Gavazov
    DOI:10.2478/s11532-012-0149-4
    日期:2013.2.1
    Abstract

    Complex formation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were studied in systems containing indium(III), 4-(2-pyridylazo)resorcinol (PAR), phenylmethoxybis(tetrazolium) salt (MBT), water and chloroform. The following MBTs, which differ only by the number of -NO2 groups in their cationic parts, were used: 3,3′-(3,3′-dimetoxy-4,4′-biphenylene)bis(2,5-di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BT), 3,3′-(3,3′-dimetoxy-4,4′-biphenylene)bis[2-(4-nitrophenyl)-5-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NBT) and 3,3′-(3,3′-dimetoxy-4,4′-biphenylene)bis[2,5-di(4-nitrophenyl)-2H-tetrazolium chloride] (Tetra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TNB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ormed ternary complexes was determined, In:PAR:MBT=1:2:2,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ir extraction found: pH, shaking time, concentration of the reagents and the sequence of their addition. Some key constants were estimated: constants of extraction (Kex), constants of association (β) and constants of distribution (KD). BT appears to be the best MBT for extraction of the In(III)-PAR species, [In3+(OH)3(PAR)2]4−, (Log Kex=10.9, Log β=9.8, Log KD=1.12, R%=92.7%). Several ad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its application as extraction-spectrophotometric reagent were calculated: limit of detection (LOD = 0.12 µg cm−3),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D = 0.40 µg cm−3) and Sandell’s sensitivity (SS =1.58 ng cm−2); Beer’s law is obeyed for In(III) concentrations up to 3.2 µg mL−1 with a molar absorptivity coefficient of 7.3×104 L mol−1 cm−1 at λmax=515 nm.

    摘要:研究了含铟(III)、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R)、苯甲氧基双(四唑)盐(MBT)、水和氯仿的体系中的复合物形成和液液萃取。使用了以下仅在它们阳离子部分的-NO2基团数量上有所不同的MBT:3,3′-(3,3′-二甲氧基-4,4′-联苯)双(2,5-二苯基-2H-四唑氯化物)(蓝四唑氯化物,BT)、3,3′-(3,3′-二甲氧基-4,4′-联苯)双[2-(4-硝基苯基)-5-苯基-2H-四唑氯化物](硝基蓝四唑氯化物,NBT)和3,3′-(3,3′-二甲氧基-4,4′-联苯)双[2,5-二(4-硝基苯基)-2H-四唑氯化物](四硝基蓝四唑氯化物,TNBT)。确定了形成的三元复合物的组成,In:PAR:MBT=1:2:2,并找到了其萃取的最佳条件:pH值、摇动时间、试剂浓度以及它们添加的顺序。估计了一些关键常数:萃取常数(Kex)、结合常数(β)和分配常数(KD)。BT似乎是最适合提取In(III)-PAR物种,[In3+(OH)3(PAR)2]4−的MBT(Log Kex=10.9,Log β=9.8,Log KD=1.12,R%=92.7%)。计算了几个关于其作为萃取-光度试剂的应用的额外特征:检测限(LOD = 0.12 µg cm−3),定量限(LOD = 0.40 µg cm−3)和桑德尔灵敏度(SS =1.58 ng cm−2);在λmax=515 nm处,对In(III)浓度达到3.2 µg mL−1的情况下,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7.3×104 L mol−1 cm−1。
  •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ion-association complexes of cobalt(II)-4-(2-pyridylazo)resorcinol with ditetrazolium salts
    作者:Vidka Divarova、Kirila Stojnova、Petya Racheva、Vanya Lekova、Atanas Dimitrov
    DOI:10.2298/jsc140514102v
    日期:——

    The formation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ion-association complexes between Co(II)-4-(2-Pyridylazo)resorcinol (PAR) anionic chelates and cations of three ditetrazolium chlorides were studied: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BTC), Neotetrazolium chloride (NTC) and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NB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of the ion-association comlpex chelates were determin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n the systems of Co(II)-PAR-DTS, the reactants are reacted in molar ratios 1:2:1 and the general formula of complexes was suggested. The extraction equilibria were investigated and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and the recovery factors. The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Co(II)-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阴离子螯合物与阳离子的形成及 研究了 Co(II)-4-(2-Pyridylazo)resorcinol (PAR) 阴离子螯合物和三种二硝唑氯化物阳离子之间 进行了研究:氯化蓝四氮唑(BTC (BTC)、氯化新四唑(NTC)和硝基氯化蓝四唑(NBT)。 (NBT)。形成和溶剂萃取离子结合剂的最佳条件为 确定了离子结合螯合物形成和溶剂萃取的最佳条件。研究发现,在 Co(II)-PAR-DTS体系中,反应物的摩尔比为 1:2:1,并提出了络合物的通式。萃取 对萃取平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平衡常数和 平衡常数和回收因子对萃取平衡进行了研究和定量表征。计算了络合物的分析 计算了络合物的分析特性。
  • Some tetrazolium salts and their ion-association complexes with the molybdenum(VI) — 4-nitrocatechol anionic chelate
    作者:K. Gavazov、V. Lekova、B. Boyanov、A. Dimitrov
    DOI:10.1007/s10973-008-9421-4
    日期:2009.4
    4′-biphenylene)-bis(2,5-diphenyl- 2H-tetrazolium) chloride (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 BTC)} and their ion-associated complexes (IAC) with the Mo(VI) — 4-nitrochatechol (4-NC) anionic chelate [MoO2(4-NC)2]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Som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compounds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几种可商购的2H-四唑盐(TS)2,3,5-三苯基-2H-氯化四唑(TTC),3-(1-萘基)-2,5-二苯基-2H-四唑氯化物(四唑紫,电视),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2H-溴化四唑(MTT),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苯基- 2H-氯化四唑(INT)和3,3'-(3,3'-二甲氧基-4,4'-联苯)-双(2,5-二苯基-2H-四唑)氯化物(四唑蓝氯化物,BTC)}及其与Mo(VI)-4-硝基氯邻苯二酚(4-NC)​​阴离子螯合物[MoO 2(4-NC)2 ] 2-的离子缔合配合物(IAC)已经通过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化合物热行为的一些特殊特征。结果表明,IAC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决定其缔合常数β值的因素:分子量和四唑环中硝基苯基取代基的存在。
  • Ried; Gick,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53, vol. 581, p. 16,22
    作者:Ried、Gick
    DOI:——
    日期:——
  • Rutenburg et al., Cancer Research, 1950, vol. 10, p. 113,114
    作者:Rutenburg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