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S)-5-hydroxy-4,4-dimethyloct-7en-3-one | 187283-4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S)-5-hydroxy-4,4-dimethyloct-7en-3-one
英文别名
(5S)-5-hydroxy-4,4-dimethyloct-7-en-3-one
(5S)-5-hydroxy-4,4-dimethyloct-7en-3-one化学式
CAS
187283-43-8
化学式
C10H18O2
mdl
——
分子量
170.252
InChiKey
CAFCQMGTSPFBQH-VIFPVBQ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3.6±28.0 °C(Predicted)
  • 密度:
    0.926±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2,13-二醇环化方法用于真正立体控制的埃坡霉素 B 全合成和构象限制类似物的合成
    摘要:
    已开发出高度收敛和立体控制的埃坡霉素 B (1) 合成。1 中的环氧化物部分是通过 12,13-二醇 30 的区域选择性甲磺酰化和碱处理产生的,12,13-二醇 30 是由 14 和甲基酮 13 的螯合克拉姆控制格氏加成形成的。 两个片段都是从手性碳池前体(S )-香茅醇和 (S)-乳酸,分别。环氧醛 7 和已知的南半球酮 8 的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羟醛加成提供了完整的碳骨架,包含 1 的所有立体中心。 官能团操作、大环内酯化和去除两个保护基然后产生 1。1 的晶体结构中 C4-β-甲基和 C6-甲基的空间接近性启发我们通过亚甲基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环己酮衍生物。因此,将北半球醛 7 添加到环己酮 47 的烯醇化物中。进一步的操作和大环内酯化产生了构象受限的埃坡霉素衍生物 42。
    DOI:
    10.1002/1521-3765(20010518)7:10<2261::aid-chem2261>3.0.co;2-f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双氧水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5S)-5-hydroxy-4,4-dimethyloct-7e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Mo-或W-基单芳基氧化物吡咯烷(MAP)配合物催化的闭环复分解(RCM)反应有效和选择性地形成大环双取代Z烯烃:在表拉烯、柚子内酯、Ambrettolide、埃坡霉素C和Nakadomarin全合成中的应用一种
    摘要:
    描述了通过催化闭环复分解 (RCM)高效Z选择性形成大环双取代烯烃的第一套广泛适用的方案。在 22 °C 下,使用 1.2–7.5 mol% 的 Mo 或 W 基单芳基氧化物吡咯烷 (MAP) 络合物进行环化,通常在两小时内完成转化。代表性的大环烯烃的合成证明了实用性,例如天然产物柚子内酯(13 元环:73 % Z)表漆烯(15 元环:91 % Z)、Ambrettolide(17 元环:91 % Z)、埃坡霉素 C 和 A(16 元环:高达 97 % Z)和 nakadomarin A(15 元环:高达97 % Z)的高级前体Z )。我们表明,催化Z选择性环化可以在克级有效地进行,复杂的分子起始材料和催化剂可以在空气中处理。我们阐明了催化协议的几个关键原则:1) Mo 催化剂的互补性质,提供高活性,但更容易产生 RCM 后立体异构化,而 W 变体提供较低的活性但不太倾向于导致失去动力学Z选择性。2)
    DOI:
    10.1002/chem.2012040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es of Epothilones A and B via a Macrolactonization-Based Strategy
    作者:K. C. Nicolaou、S. Ninkovic、F. Sarabia、D. Vourloumis、Y. He、H. Vallberg、M. R. V. Finlay、Z. Yang
    DOI:10.1021/ja971110h
    日期:1997.8.1
    The total syntheses of epothilones A (1) and B (2) and several analogues thereof are described. The reported strategy relies on a macrolactonization approach and features 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the macrocycle double bond in precursors 3 and 4 (Scheme 1),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high convergency and flexibility. Building blocks 9−12 and 15 were constructed by asymmetric processes and coupled via
    描述了埃坡霉素 A (1) 和 B (2) 及其几种类似物的全合成。报道的策略依赖于大环内酯化方法,并分别具有前体 3 和 4 中大环双键的选择性环氧化(方案 1),以及高收敛性和灵活性。构建块 9-12 和 15 是通过不对称过程构建的,并通过 Wittig、羟醛和大环内酯化反应偶联,以相对较短的路线提供埃坡霉素及其几种类似物的基本骨架。利用通过立体选择性 Wittig 反应获得的中间体 14 及其与 SAMP 腙13 的 Enders 偶联(方案 8),
  • Epithiolone Analogues
    申请人:Tillekeratne Viranga
    公开号:US20090258904A1
    公开(公告)日:2009-10-15
    Epothilone analogues include a molecular scaffold which holds at least one segment of epothilone in a predetermined orientation and which rigidities a region between the macrolactone ring and the aromatic side-chain.
    Epothilone类似物包括一个分子支架,该支架以预定的方向保持至少一个epothilone片段,并使大环内酯环和芳香侧链之间的区域变得坚硬。
  • WO2007/15929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Total Synthesis of Epothilone A: The Olefin Metathesis Approach
    作者:Zhen Yang、Yun He、Dionisios Vourloumis、Hans Vallberg、K. C. Nicolaou
    DOI:10.1002/anie.199701661
    日期:1997.2.3
  • US7893268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893268B2
    公开(公告)日:2011-02-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