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 | 3374-0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
英文别名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nalidixic acid sodium;sodium nalidixicate;sodium nalidixate;nalidixic acid;nalidixin;sodium;1-ethyl-7-methyl-4-ox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化学式
CAS
3374-05-8
化学式
C12H11N2O3*Na
mdl
——
分子量
254.221
InChiKey
ROKRAUFZFDQWLE-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0℃
  • 溶解度:
    H2O:50 mg/mL,清澈,淡黄色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3.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36/37,S45
  • 危险类别码:
    R42/43
  • WGK Germany:
    -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 RTECS号:
    QN2885500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7,H334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42 + P311
  • 储存条件:
    请将产品存放在2-8℃的环境中,避光、通风且干燥的地方,并密封保存。

SDS

SDS:53525c6db23b6e68a4fc98f6078c1c29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呼吸过敏 (类别 1)
皮肤过敏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2 禁止将污染的工作服带出作业场所。
P280 戴防护手套。
P285 如通风不良,须戴呼吸防护设备。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1 如果吸入且呼吸困难:将受害人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
息。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3 + P313 如出现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42 + P311 如有呼吸系统病症: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C12H11N2NaO3
分子式
: 254.22 g/mol
分子量
组分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Sodium 1-ethyl-1,4-dihydro-7-methyl-4-ox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 3374-05-8 Acute Tox. 4; Resp. Sens. 1;
S No.) 222-159-7 Skin Sens. 1; H302, H317,
EC-编号 H334
Acetone
化学文摘登记号(CA 67-64-1 Flam. Liq. 2; Eye Irrit. 2A; 1-3%
S No.) 200-662-2 STOT SE 3; H225, H319,
EC-编号 606-001-00-8 H336
索引编号
Ethanol
1-3%
化学文摘登记号(CA 64-17-5 Flam. Liq. 2; Eye Irrit. 2B;
S No.) 200-578-6 H225, H320
EC-编号 603-002-00-5
索引编号
如需在本章节中提及的H类告知和R类描述的全部文字说明,请见第16章节.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氧化钠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Acetone 67-64-1 PC- 30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45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50 g/l 在 20 °C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886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氧化剂, 还原剂, 强碱, 碱金属, 氨, 过氧化物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QN28855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 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在低浓度下它以抑菌方式起作用,在高浓度下则具有杀菌效果。该药物通过抑制 DNA 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亚基,并可逆地阻止易感细菌中的 DNA 复制。

靶点

Topoisomerase

体外研究

Nalidixic acid 对多种微生物均有抗性,特别是针对 Escherichia coliPasteurella spp.Klebsiella pneuioniaeAerobacter aeroyenesProteus spp.Salmonella spp.Shigella spp.Brucella spp.,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值范围分别为 5.0-12.5 μg/ml、0.5-2.5 μg/ml、0.8-25.0 μg/ml、1.0-25.0 μg/ml、1.25-30.0 μg/ml、8-3.2 μg/ml 和 7.5-10.0 μg/ml。

体内研究

Nalidixic acid 在体内的活性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而革兰氏阳性菌通常更具有抵抗力。其最大活动范围在系统感染中,特别是在由 E. coliAerobacter aerobactorProteus mirabilisShigella flexneri 引起的感染中,半数有效剂量 (ED50) 分别为 25 mg/kg、60 mg/kg、50 mg/kg 和 62 mg/kg。

Nalidixic acid 的急性毒性(LD50)在小鼠口服和静脉注射后的值分别为:口服 3300 mg/kg,静脉注射 176 mg/kg,皮下注射 500 mg/kg。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1-Ethyl-7-methyl-4-oxo-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 acid 7-{2-(2-amino-thiazol-4-yl)-2-[(Z)-methoxyimino]-acetylamino}-2-carboxy-8-oxo-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3-yl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Cephalosporin 3'-quinolone esters with a dual mode of action
    摘要: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echanism by which bacterial enzymes react with cephalosporins, opening of the beta-lactam ring can lead to the expulsion of a 3'-substituent. A series of dual-action cephalosporins was prepared in which antibacterial quinolones were linked to the cephalosporin 3'-position through an ester bond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in addition to exerting their own beta-lactam activity, these cephalosporins would act as prodrugs for the second antibacterial agent. Compared to parent cephalosporins in which the 3'-substituent was acetoxy, the bifunctional cephalosporins exhibited a broadened antibacterial spectrum, suggesting that a dual mode of action may indeed be operative.
    DOI:
    10.1021/jm00163a013
  • 作为产物:
    描述:
    萘啶酸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nalidixic acid, sodium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选定的轻质三价镧系元素固体萘啶酸酯的合成,热行为和光谱研究
    摘要:
    固态[Ln(nal)3 ]· n H 2 O化合物,其中Ln代表轻质三价镧系元素(La至Sm,Pm除外),nal为萘啶虫酸酯(C 12 H 11 N 2 O 3),n是水分子的数量,是合成的。通过络合分析,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NIR)和漫反射光谱学,同时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了表征和研究。脱水过程发生在高达453 K的单个步骤中。脱水的最终温度从Pr(III)降低至Sm(III),无水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从La(III)升高至Sm(III)(除了Ce),并且这些行为与镧系元素离子的离子半径减小有关。无水化合物的热分解在三个,四个或五个连续的步骤中进行,并形成了各自的氧化物CeO 2,Pr 6 O 11和Ln 2 O 3(Ln = La,Nd和Sm)作为最终残基。结果还提供了有关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热行为的信息。在UV-Vis和NIR区域光谱研究提供了关于特性的信息4
    DOI:
    10.1007/s10973-018-704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Thionated Antibacterial Agent Nalidixic Acid and Its Organoruthenium(II) Complex
    作者:Rosana Hudej、Jakob Kljun、Wolfgang Kandioller、Urška Repnik、Boris Turk、Christian G. Hartinger、Bernhard K. Keppler、Damijan Miklavčič、Iztok Turel
    DOI:10.1021/om300424w
    日期:2012.8.27
    The thionated derivative of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nalidixic acid and its organoruthenium complex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he aqueous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 was studied and, unlike the case for the nalidixicato complex, increased stability of the ruthenium complex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observed with only a minor degree of thionalidixicato ligand dissociated
    制备了抗菌药物萘啶酸的亚硫代衍生物及其有机钌配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研究了络合物的水稳定性,与萘啶虫酮络合物的情况不同,观察到钌络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增加,在1周内只有少量的噻二吡啶基配体解离。尽管衍生作用使配体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降低,但该复合物对三种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却显着增加,并且对组织蛋白酶家族的两种酶的抑制力提高了10倍。
  •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fluoro)quinolone delivery b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作者:Yadira Salguero、Mónica Cristina García、Giuliana Mosconi、Ricardo Rojas
    DOI:10.1039/c8nj03072c
    日期:——

    Synthesis conditions affect 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LDH-based delivery systems loaded with nalidixic acid and, consequently, their biopharmaceutical behavior.

    合成条件会影响基于LDH的纳氧吡啶酸负载传递系统的组成和形态,进而影响它们的生物制药行为。
  • Organic biocides hosted i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enhanc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作者:Alejandra Santana Cruz、Jorge Flores、Roberto Guerra、Carlos Felipe、Enrique Lima
    DOI:10.1515/chem-2018-0016
    日期:2018.3.9
    Abstract

    Sample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containing carbonates as compensating ani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urea method. These LDHs were used as hosts of anions coming from pipemidic and nalidixic acid. XRD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se anions were hosted in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LDHs. Further, from27Al NMR MAS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rucite-like layers and anions was suggested. Then the hybrids LDHs were used as biocide ofSalmonella typhiandEscherichia coli. The release profile of pipemidic and nalidixic anions from hybrid LDHs occurs for periods as long as 3.5 hours. The free-organic acid LDHs were not able to killS.Typhi, neitherE.coli. In contrast, the hybrids LDHs eliminate almost completely bacteria within short times.

    摘要

    采用尿素法制备了含碳酸盐作为补偿阴离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样品。这些LDH被用作来自哌嗪酸和那鲁酸的阴离子的宿主。XRD结果证实这些阴离子被托管在LDH的层间空间中。此外,从27Al NMR MAS表征蛇纹石状层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将这些混合LDH用作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剂。从混合LDH中释放出的哌嗪酸和那鲁酸阴离子的释放剖面持续时间长达3.5小时。自由有机酸LDH无法杀死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相反,混合LDH在短时间内几乎完全消除了细菌。

  • Synthesi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otential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Three Lanthanide(III) Ions Complexes with Nalidixic Acid
    作者:Małgorzata Kosińska-Pezda、Urszula Maciołek、Lidia Zapała
    DOI:10.1016/j.saa.2023.122561
    日期:2023.6
    properties of the Tb(III), Dy(III), and Ho(III) complexes in the solid state and in the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spectral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nalidixate ligands bind to the lanthanide ions by the bidentate carboxylate and carbonyl groups while water molecules belong to the outer coordination sphere. At the excitation of UV light, the complexes exhibited characteristic
    应用绿色合成方法从水溶液中合成三种新的固体镧系配合物与萘啶酸 (HNal) 的化学计量 [Ln(Nal) 3 ]·5·.5H 2 O (Ln = Tb, Dy 和 Ho)添加有机溶剂,并通过元素分析、XRF、络合滴定、重量分析、摩尔电导率和溶解度测量、粉末 X 射线衍射、UV-Vis 和红外 (FT-IR) 光谱法充分表征。此外,还研究了 Tb(III)、Dy(III) 和 Ho(III) 配合物在固态和溶液中的发光性质。 在详细的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萘啶酸配体通过双齿羧酸盐和羰基与镧系离子结合,而水分子属于外配位层。 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表现出中心镧系离子的特征发射,其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发波长和/或溶剂。因此,证实了萘啶酸(除生物活性外)在合成发光镧系元素配合物中的应用,这可以在光子器件和/或生物成像剂领域找到潜在的应用。
  • ——
    作者: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