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oxymethyl)-1H-indole | 40899-6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oxymethyl)-1H-indole
英文别名
1-methoxymethylindole;N-(methoxymethyl)indole;1-(methoxymethyl)indole
1-(methoxymethyl)-1H-indole化学式
CAS
40899-68-1
化学式
C10H11NO
mdl
——
分子量
161.203
InChiKey
DIDZHWPGXZYJJ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6.2±23.0 °C(Predicted)
  • 密度:
    1.0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14.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methoxymethyl)-1H-indole2,2'-联吡啶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 Rh2((S)-PTTEA)4*2EtOAc 、 三氧化硫吡啶三乙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29.5h, 生成 (2S)-2-(3-indolyl)propion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手性二羧酸(II)羧酸酯催化α-重氮丙酸酯对吲哚的催化对映选择性C–H官能化:acromoauxin A的(+)-α-甲基-3-吲哚基乙酸片段的不对称合成
    摘要:
    N-甲氧基甲基(MOM)保护的2,3-未取代的吲哚与α-重氮丙酸酯的对映选择性C–H功能化是通过四[二] [ N-邻苯二甲酰基-(S)-三乙基丙氨酸]铑(Rh 2)催化实现的。((S)-PTTEA)4,以高收率提供对映体选择性高达86%ee的α-甲基-3-吲哚基乙酸酯。该协议的有效性通过强力植物生长素Acremoauxin A的(+)-α-甲基-3-吲哚基乳酸片段的首次催化不对称合成得到证明。此外,结合使用TMSOTf和2,2'-联吡啶的Fujioka协议被证明对于去除N更为有效。-妈妈组。
    DOI:
    10.1016/j.tetasy.2011.05.011
  • 作为产物:
    描述:
    吲哚氯甲基甲基醚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25h, 以40%的产率得到1-(methoxymethyl)-1H-ind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 N-烷基保护基团的吲哚的区域选择性氧化芳基化:通过协同金属化-去质子化机制实现双 C-H 官能化
    摘要:
    合成 2-芳基吲哚最直接的方法是芳烃与吲哚的氧化偶联。我们已经表明,这种交叉偶联反应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都与培养基的酸度有关。这一见解已被应用于预测 N-烷基吲哚氧化交叉偶联的最佳条件,这是一类重要的底物,迄今为止与氧化交叉偶联所需的苛刻条件不相容。实验和计算数据都表明,无论芳烃上的取代如何,吲哚和简单芳烃的 CH 钯化机制最好描述为协同金属化 - 去质子化。
    DOI:
    10.1021/ja107159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非对称多硫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135270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1)、式(2)、式(3)和式(4)所示的非对称多硫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分别以式(6)、式(7)、式(8)和式(9)所示的化合物与二硫试剂(5)为反应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所述非对称多硫类化合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简单、产率较高;反应底物容易制备;本发明的反应可以用于构建新型的多硫化合物。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非对称多硫类化合物在小分子药物偶联物和多肽物偶联物中的应用。
  • Two-Carbon Ring Expansion of Cyclobutanols to Cyclohexenones Enabled by Indole Radical Cation Intermediat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a Total Synthesis of Uleine
    作者:Alexandre Leclair、Qian Wang、Jieping Zhu
    DOI:10.1021/acscatal.1c05621
    日期:2022.1.21
    A single-electron transfer (SET) oxidation of indole or benzo[b]thiophene to a radical cation reverses the intrinsic polarity of these π-excessive bicyclic heteroarenes. Here we report an oxidative two-carbon homologation of cyclobutanols to cyclohexenones under a visible-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1-(Indol-2-yl)cyclobutan-1-ols are converted to 2,3,4,9-tetrahydro-1H-carbazol-1-ones, important structural
    吲哚或苯并[ b ]噻吩到自由基阳离子的单电子转移 (SET) 氧化反转了这些 π-过量双环杂芳烃的固有极性。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催化下环丁醇与环己烯酮的氧化二碳同系化。1-(Indol-2-yl)cyclobutan-1-ols 转化为 2,3,4,9-tetrahydro-1 H -carbazol-1-ones,这是在生物碱和药物中发现的重要结构基序,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 一项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由 SET 引发,从吲哚到激发的吖啶盐生成自由基阳离子,随后发生两次连续的 1,2-烷基迁移和再芳构化。苯并[ b]噻吩取代的环丁醇类似地转化为2,3-二氢二苯并[ b,d ]噻吩-4(1 H )-酮。记录了具有这种扩环过程的 (±)-uleine 的全合成。
  • Cascade Oxidative Dearomatization/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An Approach to 2-Spirocyclo-3-oxindole Derivatives
    作者:Jin-Bao Peng、Yue Qi、Ai-Jun Ma、Yong-Qiang Tu、Fu-Min Zhang、Shao-Hua Wang、Shu-Yu Zhang
    DOI:10.1002/asia.201300032
    日期:2013.5
    cascade reaction involving oxidative dearomatization/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of indol‐2‐yl cyclobutanols is explored with N‐sulfonyloxaziridine (Davis oxaziridines) as oxidant, generating various 2‐spiroquaternary 3‐oxindoles in modest to good yields. This method might be useful in the synthesis of indole‐based alkaloids bearing 2‐spiroquaternary carbon centers. PTS=p‐toluenesulfonic acid monohydrate
    以N-磺酰基氧氮丙啶(Davis oxaziridines)为氧化剂,探索了一种涉及吲哚-2-基环丁醇的氧化脱芳烃化/ semipinacol重排的新型级联反应,以适度的良好收率生成了各种2-spiroquaternary 3-oxoxindoles。该方法可能对合成带有2-螺碳季碳中心的吲哚基生物碱很有用。PTS =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 Prochiral Diheteroaryl Sulfoxides and Their Reactions with (<i>S</i>)-Li<sub>2</sub>-BINOLate-Activated Diisobutylmagnesium
    作者:Simon Ruppenthal、Reinhard Brückner
    DOI:10.1002/ejoc.201701309
    日期:2018.1.10
    symmetric – i.e. prochiral – diheteroaryl sulfoxides. The latter were treated with a 0.5- or 1.2-fold molar amount of 5:4 mixtures of dilithium (S)-BINOLate and diisobutylmagnesium. This allowed five asymmetric sulfoxide/magnesium exchange reactions to occur. They delivered asymmetric sulfoxides in up to 77 % yield and with up to 88 % ee. Surprisingly, four related diheteroaryl sulfoxides, bis(2-pyridyl)
    5 元环杂环被α-锂化或α-镁化,以便它们攻击SOCl2 或SO(OMe)2,形成对称的——即前手性——二杂芳基亚砜。后者用0.5-或1.2-倍摩尔量的5:4二锂(S)-BINOLate和二异丁基镁的混合物处理。这允许发生五个不对称的亚砜/镁交换反应。他们以高达 77% 的产率和高达 88% 的 ee 提供不对称亚砜。令人惊讶的是,四种相关的二杂芳基亚砜、双(2-吡啶基)亚砜和双(3-吡啶基)亚砜不适合这种交换,而是分解了。
  • Silylation of C–H bonds in aromatic heterocycles by an Earth-abundant metal catalyst
    作者:Anton A. Toutov、Wen-Bo Liu、Kerry N. Betz、Alexey Fedorov、Brian M. Stoltz、Robert H. Grubbs
    DOI:10.1038/nature14126
    日期:2015.2.5
    and 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because these compounds have very usefu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any of the methods now used to construct heteroaromatic C–Si bonds involve stoichiometric reactions between heteroaryl organometallic species and silicon electrophiles or direct, transition-metal-catalysed intermolecular carbon–hydrogen (C–H) silylation using rhodium or iridium complexes in the presence
    含有碳-硅 (C-Si) 键的杂芳族化合物在有机电子学和光子学、药物发现、核医学和复杂分子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化合物具有非常有用的物理化学性质。现在用于构建杂芳族 C-Si 键的许多方法涉及杂芳基有机金属物质与硅亲电试剂之间的化学计量反应,或在存在以下情况时使用铑或铱配合物直接、过渡金属催化的分子间碳氢 (C-H) 硅烷化过量的氢受体。这两种方法都是有用的,但它们的局限性包括官能团不兼容、应用范围窄、催化剂的成本高和可用性低,以及未经证实的可扩展性。为此原因,非常需要一种新的通用催化方法来构建杂芳族 C-Si 键,以避免此类限制。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个由地球丰富的碱金属物种催化的交叉脱氢杂芳族 C-H 官能化的例子。我们发现,容易获得且廉价的叔丁醇钾可催化芳香杂环与氢硅烷的直接硅烷化,一步提供杂芳基硅烷。甲硅烷基化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不存在氢受体、配体或添加剂,并且在任选的无溶剂条件下可放大到大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R)-(+)-5'-苄氧基卡维地洛 (R)-卡洛芬 (N-(Boc)-2-吲哚基)二甲基硅烷醇钠 (4aS,9bR)-6-溴-2,3,4,4a,5,9b-六氢-1H-吡啶并[4,3-B]吲哚 (3Z)-3-(1H-咪唑-5-基亚甲基)-5-甲氧基-1H-吲哚-2-酮 (3Z)-3-[[[4-(二甲基氨基)苯基]亚甲基]-1H-吲哚-2-酮 (3R)-(-)-3-(1-甲基吲哚-3-基)丁酸甲酯 (3-氯-4,5-二氢-1,2-恶唑-5-基)(1,3-二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乙酸 齐多美辛 鸭脚树叶碱 鸭脚木碱,鸡骨常山碱 鲜麦得新糖 高氯酸1,1’-二(十六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碳菁 马鲁司特 马来酸阿洛司琼 马来酸替加色罗 顺式-ent-他达拉非 顺式-1,3,4,4a,5,9b-六氢-2H-吡啶并[4,3-b]吲哚-2-甲酸乙酯 顺式-(+-)-3,4-二氢-8-氯-4'-甲基-4-(甲基氨基)-螺(苯并(cd)吲哚-5(1H),2'(5'H)-呋喃)-5'-酮 靛红联二甲酚 靛红磺酸钠 靛红磺酸 靛红乙烯硫代缩酮 靛红-7-甲酸甲酯 靛红-5-磺酸钠 靛红-5-磺酸 靛红-5-硫酸钠盐二水 靛红-5-甲酸甲酯 靛红 靛玉红3'-单肟5-磺酸 靛玉红-3'-单肟 靛玉红 青色素3联己酸染料,钾盐 雷马曲班 雷莫司琼杂质13 雷莫司琼杂质12 雷莫司琼杂质 雷替尼卜定 雄甾-1,4-二烯-3,17-二酮 阿霉素的代谢产物盐酸盐 阿贝卡尔 阿西美辛叔丁基酯 阿西美辛 阿莫曲普坦杂质1 阿莫曲普坦 阿莫曲坦二聚体杂质 阿莫曲坦 阿洛司琼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