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phenyl-4-pyridin-4-ylbutan-1-one | 101089-4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henyl-4-pyridin-4-ylbutan-1-one
英文别名
1-phenyl-4-[4]pyridyl-butan-1-one;1-Phenyl-4-[4]pyridyl-butan-1-on;1-phenyl-4-(piperidin-4-yl)butan-2-one;1-Butanone, 1-phenyl-4-(4-pyridinyl)-
1-phenyl-4-pyridin-4-ylbutan-1-one化学式
CAS
101089-46-7
化学式
C15H15NO
mdl
——
分子量
225.29
InChiKey
KKTFGAZNZKVDJ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3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phenyl-4-pyridin-4-ylbutan-1-one四氯化钛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7.03h, 生成 4-(4-phenyl-Z-but-3-enyl)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受体官能团的非共价动态连接来调节环氧化催化剂的反应性,稳定性以及底物和对映选择性-方面涉及应用于超分子系统的Jacobsen-Katsuki环氧化机理。
    摘要:
    描述了动态超分子氢键催化体系2 + 3的合成。在存在和不存在Zn(卟啉)受体单元3的情况下,研究了Mn(salen)催化剂2的催化性能以及底物和对映选择性。还研究了吡啶和吡啶N-氧化物供体配体的作用。在文献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了雅各布森-胜木环氧化机理的某些方面,作为分析2的行为及其通过形成大环1与3进行调制的方法。一个完整的无金属体系缔合模型4 + 5驳斥了先前的假设,即在标准环氧化反应条件下2 + 3时,大环1是催化剂2的主要形式。
    DOI:
    10.1039/b518244a
  • 作为产物:
    描述:
    4-乙烯基吡啶苯甲酰乙酸乙酯sodium ethanolate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55%的产率得到1-phenyl-4-pyridin-4-ylbut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受体官能团的非共价动态连接来调节环氧化催化剂的反应性,稳定性以及底物和对映选择性-方面涉及应用于超分子系统的Jacobsen-Katsuki环氧化机理。
    摘要:
    描述了动态超分子氢键催化体系2 + 3的合成。在存在和不存在Zn(卟啉)受体单元3的情况下,研究了Mn(salen)催化剂2的催化性能以及底物和对映选择性。还研究了吡啶和吡啶N-氧化物供体配体的作用。在文献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了雅各布森-胜木环氧化机理的某些方面,作为分析2的行为及其通过形成大环1与3进行调制的方法。一个完整的无金属体系缔合模型4 + 5驳斥了先前的假设,即在标准环氧化反应条件下2 + 3时,大环1是催化剂2的主要形式。
    DOI:
    10.1039/b518244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Dual Active Sites in Engineered Mesopores for Bioinspired Synergistic Catalysis
    作者:Yangjian Quan、Yang Song、Wenjie Shi、Ziwan Xu、Justin S. Chen、Xiaomin Jiang、Cheng Wang、Wenbin Lin
    DOI:10.1021/jacs.0c02966
    日期:2020.5.13
    strong Lewis acid and photoredox sites in engineered mesopores. Al-MOF (1) with mixed 2,2'-bipyridyl-5,5-dicarboxylate (dcbpy) and 1,4-benzenediacrylate ligands was oxidized with ozone and then tiflated to generate strongly Lewis acidic Al-OTf sites in the mesopores, followed by the installation of [Ir(ppy)2(dcbpy)]+ (ppy = 2-phenylpyridine) sites to afford 1-OTf-Ir with both Lewis acid and photoredox
    在这里,我们通过在工程介孔中安装强路易斯酸和光氧化还原位点来报告模拟酶的金属有机框架 (MOF) 1-OTf-Ir 的设计。具有混合 2,2'-联吡啶-5,5-二羧酸酯 (dcbpy) 和 1,4-苯二丙烯酸酯配体的 Al-MOF (1) 用臭氧氧化,然后 tiflated 以在介孔中生成强路易斯酸性 Al-OTf 位点,然后安装 [Ir(ppy)2(dcbpy)]+ (ppy = 2-苯基吡啶) 位点以提供具有路易斯酸和光氧化还原位点的 1-OTf-Ir。1-OTf-Ir 有效地催化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酯或芳基溴甲基酮与乙烯基或炔基氮杂芳烃的还原交叉偶联,以提供新的氮杂芳烃衍生物。1-OTf-Ir 能够催化合成抗胆碱能药物苯那敏和氯苯那敏。
  • [EN] FACTOR XA INHIBITORS<br/>[FR] INHIBITEURS DE FACTEUR XA
    申请人:LILLY CO ELI
    公开号:WO2004060872A1
    公开(公告)日:2004-07-22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n which R1, n, Z, R3 and R4 have any of the meanings given in the specification, are inhibitors of the serine protease Factor Xa and ar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disorders.
    式(I)化合物中,R1、n、Z、R3和R4具有说明书中给出的任何含义,是丝氨酸蛋白酶因子Xa的抑制剂,并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 Factor xa Inhibitors
    申请人:Sheehan Martin Scott
    公开号:US20060052606A1
    公开(公告)日:2006-03-09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n which R 1 , n, Z, R 3 and R 4 have any of the meanings given in the specification, are inhibitors of the serine protease Factor Xa and ar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disorders.
    式(I)中,R1、n、Z、R3和R4具有规范中给出的任何含义的化合物是丝氨酸蛋白酶Xa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 Factor Xa inhibitors
    申请人:Eli Lilly and Company
    公开号:US07427632B2
    公开(公告)日:2008-09-23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n which R1, n, Z, R3 and R4 have any of the meanings given in the specification, are inhibitors of the serine protease Factor Xa and ar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disorders.
    式(I)中R1、n、Z、R3和R4具有规范中给定的任何含义的化合物,是丝氨酸蛋白酶Xa的抑制剂,并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 Pyridylethylation of Active Hydrogen Compounds. VI. Reactions of Ketones, Alkylpyridines, and Alkylquinolines with 2- and 4-Vinylpyridine<sup>1,2,3</sup>
    作者:GEORGE MAGNUS、ROBERT LEVINE
    DOI:10.1021/jo01354a012
    日期:1957.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