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凝血药,也是一种可逆的竞争性凝血酶抑制剂。它对凝血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由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但对纤维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在体外实验中,阿加曲班能够快速地抑制各种血栓模型生成的血栓。
研究表明,在预防冠状动脉血栓方面,阿加曲班的疗效明显优于肝素,并且可以竞争性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与肝素不同的是,阿加曲班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而且在使用阿司匹林后也不会进一步延长出血时间。初步研究还证实,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合用预防冠状动脉血栓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阿加曲班对不稳定心绞痛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且其抗凝作用无需依赖于抗凝血酶Ⅲ的存在。该药物能够较快分布于组织中,主要存在于肝、肾和消化道,PBP(清除率)为35%~60%。代谢产物主要是带芳香环和羟基的化合物,给药后24小时内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约50%,48小时后大部分排泄完毕。
临床应用阿加曲班最初由日本三菱化学研究所研制合成,并首先应用于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随后,它开始被用于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溶栓的辅助治疗以及抗凝血酶Ⅲ(ATIII)缺乏患者的血液透析时的抗凝处理。
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抗凝血酶剂,阿加曲班于1990年2月在日本上市。至今的临床运用已验证其对脑血栓急性期、慢性动脉闭塞症及抗凝血酶Ⅲ(ATIII)缺乏病人的血液透析疗效显著。
此外,阿加曲班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素诱导的血栓栓塞疾病。200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由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和得克萨斯生物技术公司(Texas Biotechnology)联合开发的可注射抗血栓小分子药物阿加曲班(Novastan)应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及肝素诱导的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HIT),以及用于对需要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病人的治疗。
2003年,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同年12月,三菱制药公司正式在中国上市阿加曲班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的治疗。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R,4R)-1-[(2S)-5-[[亚氨基(硝基氨基)甲基]氨基]-2-[[(3-甲基-8-喹啉基)磺酰基]氨基]-1-氧代戊基]-4-甲基-2-哌啶甲酸 | (2R,4R)-1-[NG-nitro-N2-(3-methyl-8-quinolinesulphonyl)-L-arginyl]-4-methyl-2-piperidine carboxylic acid | 74874-10-5 | C23H31N7O7S | 549.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