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丁基苄胺 | 2403-22-7

中文名称
N-丁基苄胺
中文别名
N-正丁基苄胺;N-苄基正丁基胺
英文名称
N-Benzyl-N-butylamine
英文别名
butyl(benzyl)amine;N-benzylbutan-1-amine;benzyl(butyl)amine;N-Butylbenzylamine
N-丁基苄胺化学式
CAS
2403-22-7
化学式
C11H17N
mdl
MFCD00009427
分子量
163.263
InChiKey
HIPXPABRMMYVQ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4-56 °C
  • 沸点:
    87-89 °C3 mm Hg(lit.)
  • 密度:
    0.911 g/mL at 25 °C(lit.)
  • 闪点:
    202 °F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许)、甲醇(少许)
  • 保留指数:
    1302.5
  • 稳定性/保质期:
    避免与氧化物和酸类物质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4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2,R34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149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2735
  • 危险类别:
    8
  • 包装等级:
    III
  • 储存条件:
    将容器密封后,放入一个紧密的储存器中,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fcd88643eba27c2a519a250f5c1d13c8
查看
N-丁基苄胺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N-Butylbenzylami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1C类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第1级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危险描述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 切勿吸入。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
食入:漱口。切勿催吐。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N-丁基苄胺
N-丁基苄胺 修改号码:5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百分比: >97.0%(GC)(T)
CAS编码: 2403-22-7
俗名: N-Benzylbutylamine
分子式: C11H17N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食入: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切勿引吐。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
不适用的灭火剂: 水(有可能扩大灾情。)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自携式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确保
紧急措施: 足够通风。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旧布,干砂,土,锯屑)吸收泄漏物。一旦大量泄漏,筑堤控
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烟雾产生。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蒸气或浮质产生,使用通风、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半面罩或全面罩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依据当地和政府法
规,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N-丁基苄胺 修改号码:5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液体
外形(20°C):
外观: 透明
颜色: 无色-微浅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沸程 182 °C/27kPa
闪点: 94°C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0.91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N-丁基苄胺 修改号码:5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
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第8类 腐蚀品
UN编号: 2735
正式运输名称: 胺类, 液体, 腐蚀的, 不另作详细说明
包装等级: III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N-butyl-N-methylbenzylamine 31844-65-2 C12H19N 177.29
    N-烯丙基苄胺 Allylbenzylamine 4383-22-6 C10H13N 147.22
    N-苄基丁酰胺 N-benzylbutyramide 10264-14-9 C11H15NO 177.246
    —— N,N-di-n-butylbenzylamine 4383-27-1 C15H25N 219.37
    N,N-二苄基-1-丁胺 N,N-dibenzylbutan-1-amine 22014-90-0 C18H23N 253.387
    N-丁基苯甲酰胺 N-butylbenzamide 2782-40-3 C11H15NO 177.246
    二苄胺 dibenzylamine 103-49-1 C14H15N 197.28
    N-(2-溴苯基甲基)丁胺 N-Butyl-2-bromobenzylamine 60509-38-8 C11H16BrN 242.159
    —— N,N-di-2-propenylbenzylamine 4383-26-0 C13H17N 187.285
    1-苄基-3-吡咯啉 1-benzyl-2,5-dihydro-1H-pyrrole 6913-92-4 C11H13N 159.231
    • 1
    • 2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N-butyl-N-methylbenzylamine 31844-65-2 C12H19N 177.29
    —— N-benzyl-N-ethylbutan-1-amine 77228-69-4 C13H21N 191.316
    —— benzyl-butyl-propyl-amine 855339-41-2 C14H23N 205.343
    N,N-二苄基-1-丁胺 N,N-dibenzylbutan-1-amine 22014-90-0 C18H23N 253.387
    4-[苄基(丁基)氨基]丁腈 N-butyl-N-(3-cyanopropyl)benzylamine 89690-08-4 C15H22N2 230.353
    —— N-benzyl-N-butylformamide 140670-05-9 C12H17NO 191.273
    N-丁基苯甲酰胺 N-butylbenzamide 2782-40-3 C11H15NO 177.246
    —— 3-(Benzyl(butyl)amino)propanoic acid 216587-41-6 C14H21NO2 235.326
    —— N-benzyl-N-(4-fluorobenzyl)butan-1-amine —— C18H22FN 271.378
    —— N-benzyl-N-butyl-(2-hydroxy-1-butyl)amine 93293-31-3 C15H25NO 235.3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丁基苄胺叔丁基过氧化氢三乙胺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鎓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78%的产率得到N-丁基苯甲酰胺
    参考文献:
    名称:
    NHC 催化苄基 Csp³-H 键活化烷基芳烃和 N-苄胺合成 3H-Quinazolin-4-ones: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
    开发了在无金属条件下 N-杂环卡宾催化烷基芳烃和 N-苄胺的苄基 Csp³-H 键活化。这种有机催化的氧化转化以良好到极好的产率提供了相应的羰基衍生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耐受各种烷基芳烃和 N-苄胺。已建立的方法进一步扩展到以良好的产率合成具有生物学意义的 3H-quinazolin-4-ones。例如,NPS 53574,一种强效的钙受体拮抗剂,就是通过使用这种氧化方案成功合成的。DFT 研究表明,苄基 C-H 键活化是通过游离卡宾对苄基碳原子的亲核攻击进行的。
    DOI:
    10.1002/ejoc.201600792
  • 作为产物:
    描述:
    N-苄基丁酰胺硼烷四氢呋喃络合物盐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4.5h, 以81%的产率得到N-丁基苄胺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温和的常规固相合成手性多胺的方法。通过还原仲酰胺来裂解硼烷-胺中间体的溶液研究。
    摘要:
    描述了在乙酸-乙酸盐缓冲溶液中使用碘进行的轻度氧化后处理方案,用于裂解硼烷-胺加合物,该硼烷-胺加合物是由硼烷促进的负载在实际的三苯甲基树脂上的聚酰胺还原而产生的。具有多种侧链官能度的手性聚胺可作为游离碱生成,而不会从固相支持物中过早释放,并且使用此方法基本上没有外消旋作用。含有各种α-氨基酸残基(Val,Phe,Tyr,Ser,Cys,Met,Gln,Trp)的一系列模型低聚仲二酰胺6提供了高产率和良好至优异纯度的三胺产物8。另一方面,含有叔酰胺(15)的底物形成了相当不寻常的三氨基硼烷中间体,该中间体需要更严格的后处理条件以释放多胺产物20。发现低聚叔酰胺如9的还原反应缓慢,但是仍然可以通过相应仲胺的原位还原胺化以高纯度获得这些化合物。与模型仲酰胺23一起在溶液中进行的对照研究证实了碘缓冲溶液的效率,并突出了与现有的裂解硼烷-胺加合物的方法相比,无需加热,无需强碱或强酸。提出了一种可能
    DOI:
    10.1021/jo005647g
  • 作为试剂:
    描述:
    1,2,4,5-四甲苯吡啶-2,6-二甲酸 、 iron(III) chloride hexahydrate 、 N-丁基苄胺双氧水 作用下, 以 2-甲基-2-丁醇 为溶剂, 反应 1.67h, 以75%的产率得到杜醌
    参考文献:
    名称:
    过氧化氢对苯酚和芳烃的选择性铁催化氧化:维生素E中间体和维生素K3的合成
    摘要:
    抽铁!已经开发了方便的铁基催化剂体系,用于用过氧化氢选择性氧化芳烃和苯酚,得到1,4-醌。该选择性氧化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室温,酒精溶剂)以H 2 O 2为末端氧化剂进行。
    DOI:
    10.1002/chem.2010014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uthenium-catalyzed deaminative re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mines
    作者:S. Kostera、B. Wyrzykiewicz、P. Pawluć、B. Marciniec
    DOI:10.1039/c7dt02470c
    日期:——
    selective re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mines bearing an α-hydrogen atom. This new deaminative coupling of amines enables the highly selective synthesis of secondary amines from primary amines and of tertiary amines from secondary amin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ammonia. A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view of this novel reaction based on catalytic experiments using NMR methods confirms the synthetic
    发现钌-氢化物络合物[Ru(H)(Cl)(CO)(PCy 3)2 ]在带有α-氢原子的伯胺和仲胺的高选择性重新分布中具有活性。胺的这种新的脱氨基偶联使得能够随着伯氨的释放而从伯胺高度选择性地合成仲胺,并且能够从仲胺高度选择性地合成叔胺。基于使用NMR方法的催化实验,对该新颖反应的初步机理研究证实了合成观察结果。
  •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via Catalytically Generated Aminocarbene Complexes: Rhodium‐Catalyzed Hydroaminative Cyclization of Enynes with Secondary Amines
    作者:Shotaro Takano、Ryosuke Shiomi、Yoshihiko Morimoto、Takuya Kochi、Fumitoshi Kakiuchi
    DOI:10.1002/anie.202002710
    日期:2020.7.13
    rhodium catalysts. The hydroaminative cyclization of 2‐vinylphenylacetylene derivatives with secondary amines gives 2‐aminoindenes in good yields. The reaction is considered to proceed through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on a catalytically generated aminocarbene ligand.
    我们报告了使用膦-喹啉对铑催化剂对烯炔的胺化反应。2-乙烯基苯基乙炔衍生物与仲胺的氢化胺化反应可得到高收率的2-氨基茚。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催化生成的氨基碳烯配体上的碳-碳键形成而进行的。
  • A new class of antimicrobial biosurfactants: quaternary ammonium sophorolipids
    作者:E. I. P. Delbeke、B. I. Roman、G. B. Marin、K. M. Van Geem、C. V. Stevens
    DOI:10.1039/c5gc00120j
    日期:——

    A new class of sophorolipid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ith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as developed starting from microbially produced sophorolipids.

    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新型Sophorolipid季铵盐类化合物从微生物产生的Sophorolipids开始开发。
  • Hexaalkylguan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s – A General Synthesis from Tetraalkylureas and Triflic Anhydride, and Properties as Ionic Liquids
    作者:Helene Kunkel、Gerhard Maas
    DOI:10.1002/ejoc.200700303
    日期:2007.8
    More than thirty hexaalkylguan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s 12 were prepared from N,N-diethyl-N′,N′-dimethylurea, N,N-dibutyl-N′,N′-diethylurea, or tetrabutylurea, triflic anhydride, and a dialkylamine or cyclic sec-amine in two step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rea and triflic anhydride first yields a bis(tetraalkylamidinio)ether bis(triflate) 10, which is then converted into a salt 12 by reaction
    由 N,N-二乙基-N',N'-二甲基脲、N,N-二丁基-N',N'-二乙基脲或四丁基脲、三氟甲磺酸酐和二烷基胺或环仲脲制备三十多种六烷基胍三氟甲磺酸盐 12胺分两步。尿素和三氟甲磺酸酐的组合首先产生双(四烷基脒基)醚双(三氟甲磺酸酯)10,然后通过与胺组分反应将其转化为盐12。反应顺序也可以作为一锅法进行。制备的胍三氟甲磺酸盐 12 中的 18 种构成室温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它们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粘度和折射率。(©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suppor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 microwave-assisted N-alkylations of amines with alcohols
    作者:Camino Gonzalez-Arellano、Kenta Yoshida、Rafael Luque、Pratibha L. Gai
    DOI:10.1039/c003410j
    日期:——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suppor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how excellent activities and switchable selectivities to target products in the microwave-assisted N-alkylation of amines with alcohols.
    高活性且稳定的负载氧化铁纳米颗粒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对目标产物可调的选择性,在微波辅助下实现了胺与醇的N-烷基化反应。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