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4-O-trimethylsilyl-α-L-rhamnopyranosyl iodide | 1332617-2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4-O-trimethylsilyl-α-L-rhamnopyranosyl iodide
英文别名
——
2,3,4-O-trimethylsilyl-α-L-rhamnopyranosyl iodide化学式
CAS
1332617-26-1
化学式
C15H35IO4Si3
mdl
——
分子量
490.601
InChiKey
MHKASJKUFXUXAU-VQJWOFK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3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36.9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4-O-trimethylsilyl-α-L-rhamnopyranosyl iodide叔丁基锂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二醇二甲醚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27.08h, 生成 (4-hydroxylphenyl) (β-L-rhamnopyranosyl) ket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高效铜催化高立体选择性合成未保护的 C-酰基甘露糖苷、鼠李糖苷和吡喃木糖苷
    摘要:
    只需一小撮碘化铜即可促进甘露型糖基碘化物与锂化二噻烷的反应。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高效且高 α 选择性的四步一锅法,用于合成无保护的甘露型C-酰基吡喃糖苷。催化剂的关键作用已通过机理研究和 DFT 计算得到证明,表明铜自由基机理优于 S N型机理。
    DOI:
    10.1002/chem.20220261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高效铜催化高立体选择性合成未保护的 C-酰基甘露糖苷、鼠李糖苷和吡喃木糖苷
    摘要:
    只需一小撮碘化铜即可促进甘露型糖基碘化物与锂化二噻烷的反应。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高效且高 α 选择性的四步一锅法,用于合成无保护的甘露型C-酰基吡喃糖苷。催化剂的关键作用已通过机理研究和 DFT 计算得到证明,表明铜自由基机理优于 S N型机理。
    DOI:
    10.1002/chem.2022026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Cephalostatins. 21. Synthesis of Bis-steroidal Pyrazine Rhamnosides
    作者:George R. Pettit、Ricardo F. Mendonça、John C. Knight、Robin K. Pettit
    DOI:10.1021/np200411p
    日期:2011.9.23
    The synthesis of bis-steroidal pyrazines derived from 3-oxo-11,21-dihydroxypregna-4,17(20)-diene (4) and glycosylation of a D-ring side chain with α-l-rhamnose have been summarized. Rearrangement of steroidal pyrazine 10 to 14 was found to occur with boron triflouride etherate. Glycosylation of pyrazine 10 using 2,3,4-tri-O-acetyl-α-l-rhamnose iodide led to 1,2-orthoester-α-l-rhamnose pyrazine 17b
    已经总结了衍生自 3-oxo-11,21-dihydroxypregna-4,17(20)-diene ( 4 )的双甾体吡嗪的合成和 D 环侧链与 α- 1-鼠李糖的糖基化。发现甾体吡嗪10至14 的重排与三氟化硼醚合物一起发生。使用 2,3,4-三-O-乙酰基-α- 1-鼠李糖化物对吡嗪10进行糖基化生成 1,2-原酸酯-α- 1-鼠李糖吡嗪17b。通过使用全甲硅烷基化的α- 1-鼠李糖化物作为供体,避免了原酸酯的形成。双甾体吡嗪10和鼠李糖苷17b发现21c和21c在鼠和人癌细胞系组中显着抑制癌细胞生长。吡嗪9抑制了医院病原体粪肠球菌的生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