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研究了
吲哚的传统 Fischer 合成,并且表明该反应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以良好的产率进行。介绍 1883 年,在研究芳基
肼和芳基
腙的反应性时,Emil Fischer 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可
烯醇化的芳基
腙发生重排并失去
氨以提供
吲哚产物 (1-3)。随后的研究提出了 Fischer
吲哚合成的机制,该机制通过芳基
腙到
烯肼的初始酸催化互变异构化进行。然后
烯-
肼经历 [3,3]-σ 重排以产生双
亚胺中间体。随后亚
氨基
环己烯环芳构化,随后发生分子内亲核攻击,产生
氨基,失去
氨后得到
吲哚产物(4)。在最初发现 100 多年后,Fischer
吲哚合成仍然是制备
吲哚最常用的方法 (5,6) 由于最近通过
钯催化制备
腙的策略进入了 Fischer
吲哚合成的新方法Buchwald (7,8) 特别开发了 Fischer Indole 合成的范围。最近已经报道了
吲哚衍
生物的组合合成 (9)。另一方面,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