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班宁(Crebanine,Cre)属于阿朴菲型生物碱,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云南地不容(Stephania yunnanensis Lo.)的块根中提取。它是异喹啉类阿朴菲生物碱的一种,易溶于硫酸、盐酸、乙醇和甲醇,微溶于氯仿,石油醚及乙醚不溶于水。研究表明克班宁具有较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多种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均呈现显著的对抗效果,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理化性质克班宁在结晶状态下的表现多样:可呈微黄色针晶(醇-石油醚)、白色针晶(石油醚-乙醚)、白色柱状晶体(无水乙醇)、针晶(乙醚)、淡黄色针晶(甲醇)或白色块状结晶(甲醇),其盐酸盐为黄色结晶。溶解性方面,克班宁易溶于硫酸、盐酸和乙醇,微溶于石油醚及乙醚中,并不溶于水,而其盐酸盐则易溶于水中,pH值为7.4。
药理实验表明,腹腔注射克班宁能显著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呈现协同效应,并可对抗可拉明所致的脑干型惊厥(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此外,克班宁对电及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具体而言,电刺激法显示克班宁的镇痛作用弱于吗啡但强于颅痛定;而化学刺激法则表明其镇痛作用治疗指数大于6。
克班宁对兔离体子宫、肠肌具有解痉作用,并在GLC和HeLa细胞体外杀伤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此外,它还能够对抗BaCl2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且维持窦律时间更长;还可对抗AC引起的心律失常;对Oua引起的豚鼠心律失常作用不明显,并能对抗CaCl2引起的心律失常,同时还能拮抗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克班宁还能够拮抗组织胺所致豚鼠胆囊的收缩、高K+离子引起的豚鼠胆道口括约肌的收缩;并能显著增加K562HHT细胞内DNR浓度,调节多药耐药性。
生物活性克班宁源自Stephania venosa,能够诱导人类癌细胞的G1阻滞和凋亡。此外,它还通过抑制MAPKs和Akt信号通路表现出抗炎活性,并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化学性质克班宁为乳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及DMSO等有机溶剂,来源于地不容植物。
用途克班宁具有镇静和增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以及镇痛的作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4-hydroxycrebanine | 79559-57-2 | C20H21NO5 | 35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