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al | 917375-4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al
英文别名
(3S)-3-methyl-5-trimethylsilylpent-4-ynal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al化学式
CAS
917375-45-2
化学式
C9H16OSi
mdl
——
分子量
168.311
InChiKey
OGAVLVLSVZFKNE-VIFPVBQ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85.4±23.0 °C(Predicted)
  • 密度:
    0.86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9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alHoveyda-Grubbs catalyst second generation 2,6-二甲基吡啶2-甲基-2-乙烯基-1,3-二氧戊环三氟甲磺酸二丁硼silver nitrat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1.5h, 生成 (S)-4-benzyl-3-[(1S,5S,7R)-7-(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5-methyl-4-vinylcyclohept-3-enecarbonyl]oxaz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黄嘌呤类化合物的多米诺骨牌分子内烯炔复分解/交叉复分解方法。(+)-8- Epi -xanthatin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摘要:
    从市售酯24开始,在14个步骤中实现了(+)-8-表-黄嘌呤素(1)的第一全合成,其在六个步骤中被转化为醛23。23的对映选择性醛醇缩合反应得到30,将其在四个步骤中转化为三氟甲磺酸酯22,为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形成丙烯酸酯34奠定了基础。然后对化合物34进行脱保护/内酯化序列以提供烯炔21,进行了多米诺烯环闭合复分解/交叉复分解过程,形成一个七元碳环和(E)共轭二烯酮,从而完成了1的合成。因此,这种多米诺骨牌钌催化的复分解反应是构建黄嘌呤内酯和其他倍半萜内酯核心的有效方法。
    DOI:
    10.1016/j.tet.2006.05.019
  • 作为产物:
    描述: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enitrile 在 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生成 (S)-3-methyl-5-trimethylsilanylpent-4-ynal
    参考文献:
    名称:
    黄嘌呤类化合物的多米诺骨牌分子内烯炔复分解/交叉复分解方法。(+)-8- Epi -xanthatin的对映选择性合成
    摘要:
    从市售酯24开始,在14个步骤中实现了(+)-8-表-黄嘌呤素(1)的第一全合成,其在六个步骤中被转化为醛23。23的对映选择性醛醇缩合反应得到30,将其在四个步骤中转化为三氟甲磺酸酯22,为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形成丙烯酸酯34奠定了基础。然后对化合物34进行脱保护/内酯化序列以提供烯炔21,进行了多米诺烯环闭合复分解/交叉复分解过程,形成一个七元碳环和(E)共轭二烯酮,从而完成了1的合成。因此,这种多米诺骨牌钌催化的复分解反应是构建黄嘌呤内酯和其他倍半萜内酯核心的有效方法。
    DOI:
    10.1016/j.tet.2006.05.0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Studies toward Amphidinolide H1: Segment C14-C26
    作者:Gang Zhao、Lisheng Deng、Zhixiong Ma、Yazhu Zhang
    DOI:10.1055/s-2006-956498
    日期:2007.1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he C14-C26 moiety of ­amphidinolide H1 is described.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 ­include the convergent fragment assembly with a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aldol reaction to establish the C18 stereochemistry an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hiral pool.
    本文介绍了蚜虫内酯 H1 的 C14-C26 分子的立体选择性合成。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利用高非对映选择性的醛醇反应进行收敛片段组装,以建立 C18 立体化学,并使用市售的手性池。
  • Domino intramolecular enyne metathesis/cross metathesis approach to the xanthanolides.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8-epi-xanthatin
    作者:David A. Kummer、Jehrod B. Brenneman、Stephen F. Martin
    DOI:10.1016/j.tet.2006.05.019
    日期:2006.12
    palladium-catalyzed carbonylation reaction to form acrylate 34. Compound 34 was then subjected to a deprotection/lactonization sequence to furnish enyne 21, which underwent a domino enyne ring-closing metathesis/cross metathesis process to form a seven-membered carbocycle and (E)-conjugated dienone, thereby completing the synthesis of 1. This domino ruthenium-catalyzed metathesis reaction thus serves as an efficient
    从市售酯24开始,在14个步骤中实现了(+)-8-表-黄嘌呤素(1)的第一全合成,其在六个步骤中被转化为醛23。23的对映选择性醛醇缩合反应得到30,将其在四个步骤中转化为三氟甲磺酸酯22,为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形成丙烯酸酯34奠定了基础。然后对化合物34进行脱保护/内酯化序列以提供烯炔21,进行了多米诺烯环闭合复分解/交叉复分解过程,形成一个七元碳环和(E)共轭二烯酮,从而完成了1的合成。因此,这种多米诺骨牌钌催化的复分解反应是构建黄嘌呤内酯和其他倍半萜内酯核心的有效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