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enzo[d][1,3]dioxol-5-yl)-1-(3,4-dichlorophenyl)prop-2-en-1-one | 70374-0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enzo[d][1,3]dioxol-5-yl)-1-(3,4-dichlorophen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E)-3-(1,3-benzodioxol-5-yl)-1-(3,4-dichlorophenyl)prop-2-en-1-one
3-(Benzo[d][1,3]dioxol-5-yl)-1-(3,4-dichlorophenyl)prop-2-en-1-one化学式
CAS
70374-06-0
化学式
C16H10Cl2O3
mdl
——
分子量
321.16
InChiKey
KCLBODQDAWQYPQ-ORCRQEG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口服活性γ-羟基丁烯内酯内皮素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摘要:
    设计有效的和选择性的内皮素-1(ET-1)及其相关异肽类非肽拮抗剂是确定ET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的重要工具。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描述详细的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该研究导致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丁烯内酯ETA选择拮抗剂。从微摩尔筛选产物PD012527开始,使用Topliss决策树分析导致发现纳摩尔ET(A)选择性拮抗剂PD155080。丁烯内酯环周围的进一步结构修饰直接导致了亚纳摩尔ETA选择性拮抗剂PD156707,IC50 = 0.3(ET(A))和780 nM(ET(B))。该系列化合物表现出以PD156707为例的功能活性。该衍生物抑制ETA受体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从兔肾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释放,IC50 = 1.1 nM,并且还抑制ET-1诱导的兔股动脉环收缩(ETA介导),pA2 = 7.6。PD156707还显示出体内功能活性,该活性功能抑制了大鼠以剂量依赖方式外源给予ET-1引
    DOI:
    10.1021/jm960650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口服活性γ-羟基丁烯内酯内皮素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摘要:
    设计有效的和选择性的内皮素-1(ET-1)及其相关异肽类非肽拮抗剂是确定ET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的重要工具。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描述详细的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该研究导致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丁烯内酯ETA选择拮抗剂。从微摩尔筛选产物PD012527开始,使用Topliss决策树分析导致发现纳摩尔ET(A)选择性拮抗剂PD155080。丁烯内酯环周围的进一步结构修饰直接导致了亚纳摩尔ETA选择性拮抗剂PD156707,IC50 = 0.3(ET(A))和780 nM(ET(B))。该系列化合物表现出以PD156707为例的功能活性。该衍生物抑制ETA受体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从兔肾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释放,IC50 = 1.1 nM,并且还抑制ET-1诱导的兔股动脉环收缩(ETA介导),pA2 = 7.6。PD156707还显示出体内功能活性,该活性功能抑制了大鼠以剂量依赖方式外源给予ET-1引
    DOI:
    10.1021/jm96065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oherty; Patt; Edmund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5, vol. 38, # 8, p. 1259 - 1263
    作者:Doherty、Patt、Edmunds、Berryman、Reisdorph、Plummer、Shahripour、Lee、Cheng、Walker、Haleen、Keiser、Flynn、Welch、Hallak、Taylor、Reynolds
    DOI:——
    日期:——
  • Walia, S.; Saxena, V. S.; Mukerjee, S. K.,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4, vol. 48, # 11, p. 2675 - 2680
    作者:Walia, S.、Saxena, V. S.、Mukerjee, S. K.
    DOI:——
    日期:——
  • EL-HASHASH M. A.; MOHAMED M. M.; NAGY A., INDIAN J. CHEM., 1979, B 16, NO 11, 984-988,
    作者:EL-HASHASH M. A.、 MOHAMED M. M.、 NAGY A.
    DOI:——
    日期:——
  • EL HASHASH M. A.; AFIEY A. A.; NAGY A., INDIAN J. CHEM., 1980, B 17, NO 6, 581-584
    作者:EL HASHASH M. A.、 AFIEY A. A.、 NAGY A.
    DOI:——
    日期:——
  • EL-DEEK M.; SALEM M. A. I.; HAMED A. A.; SAMAAN M., REV. ROUM. CHIM., 1981, 26, NO 4, 647-653
    作者:EL-DEEK M.、 SALEM M. A. I.、 HAMED A. A.、 SAMAAN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