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3-
p
-tolylimino-bornan-2-one
3-
p
-tolylimino-bornan-2-one | 71681-64-6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
异戊烯醇脂质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
p
-tolylimino-bornan-2-one
英文别名
3-
p
-Tolylimino-bornan-2-on;1,7,7-trimethyl-3-(4-methylphenyl)iminobicyclo[2.2.1]heptan-2-one
CAS
71681-64-6
化学式
C
17
H
21
NO
mdl
——
分子量
255.36
InChiKey
JWPAWKKTLALLI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沸点:
363.4±35.0 °C(Predicted)
密度:
1.1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09
重原子数:
19.0
可旋转键数:
1.0
环数:
3.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拓扑面积:
29.43
氢给体数:
0.0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
p
-tolylimino-bornan-2-one
、
potassium dicyanoaurate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mphorimine Au(I) Complexes with a Remarkably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B. contaminans and P. aeruginosa
摘要:
合成了14个新的松香胺Au(I)配合物,并通过光谱学(NMR,FT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选取了三个样品的结构排列,显示配合物基本保持{AuI-CN}单元。评估了所有配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显示它们对革兰氏阴性菌E. coli ATCC25922、P. aeruginosa 477和B. contaminans IST408以及革兰氏阳性菌S. aureus Newman都具有活性。配合物对P. aeruginosa 477和B. contaminans IST408表现出非常高的活性,对B. contaminans具有选择性。对于B. contaminans和P. aeruginosa,MIC值与金含量呈反相关。然而,对于P. aeruginosa 477和B. contaminans IST408的MIC值和金含量的图表遵循不同的趋势。通过循环伏安法测量的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与MIC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MIC值无论是阴极还是阳极电位都基本独立。配合物K3[{Au(CN)2}3(A4L)](8,Y = m-OHC6H4)和K3[{Au(CN)2}3(B2L)]·3H2O(14,Z = p-C6H4)对两种菌株的MIC值较低。在正常成纤维细胞中,配合物的IC50值约比它们的MIC值低一个数量级,但高于前体KAu(CN)2的IC50值。
DOI:
10.3390/antibiotics10101272
作为产物:
描述:
(1R)-(-)-樟脑醌
、
乙烷,三氯氟-
在
乙醇
、
sodium sulfate
作用下, 生成
3-
p
-tolylimino-born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Singh; Mazumder,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19, vol. 115, p. 573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Singh, G. S.; Mehrotra, K. N.,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5, vol. 24, p. 129 - 130
作者:
Singh, G. S.、Mehrotra, K. N.
DOI:
——
日期: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1aR,4E,7aS,8R,10aS,10bS)-8-[((二甲基氨基)甲基]-2,3,6,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氧杂壬酸[9,10]环癸[1,2-b]呋喃-9(1aH)-酮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溴乙酯
齐墩果酸二甲胺基乙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齐墩果-12-烯-28-酸,3,7-二羰基-(9CI)
齐墩果-12-烯-28-酸,3,21,29-三羟基-,g-内酯,(3b,20b,21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8-benzyloxy-10-[2-({[(tert-butyl)oxy]carbonyl}amino)ethyl]-5-carba-3H,10H-benzo[g]pteridine-2,4-dione
下一个:1592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