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烟叶酮 | 13215-88-8

物质功能分类

中文名称
烟叶酮
中文别名
大柱三烯酮;巨豆三烯酮;4-(2-丁烯亚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英文名称
megastigmatrienone
英文别名
megastigma-4,6,8-trien-3-one;2-Cyclohexen-1-one, 4-(2-butenylidene)-3,5,5-trimethyl-;4-but-2-enylidene-3,5,5-trimethylcyclohex-2-en-1-one
烟叶酮化学式
CAS
13215-88-8
化学式
C13H18O
mdl
MFCD09839024
分子量
190.285
InChiKey
CBQXHTWJSZXYS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9°C
  • 密度:
    0.968
  • 闪点:
    124.8°C
  • LogP:
    3.11 at 22.7℃
  • 物理描述:
    Clear to pale yellowish liquid; Fruity floral tobacco-like aroma
  • 溶解度:
    Practically insoluble or insoluble in water
  • 折光率:
    1.536-1.556
  • 稳定性/保质期:
    1.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及烟气中。 2. 它是由四种顺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1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4299000

SDS

SDS:48ba85e6c1a774ad6e4e0939cba3fa3b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外观

黄色至棕黄色透明液体

香气

烟叶酮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烟草样、甜香、暖香和干香香气,并带有辛香的底韵。

用途

烟叶酮可用于日化香精和烟草香精的配方中。

作用

由于烟叶酮在天然烟草中的含量较少,一般烟草的味道厚度不足。在卷烟中加入少量该化合物能显著增强烟香,改善吸味,并调和烟气、去除杂气、减少刺激性。因此,在烟草香精中广泛使用,是调配各种高档烟用香精不可或缺的原料。

合成方法
  1. 以α-异佛尔酮为原料,经乙酰丙酮铁(Ⅲ)异构得到β-异佛尔酮,再与三甲基氯硅烷在碘化钠催化和缚酸剂三乙胺存在下于DMF中反应,得到β-异佛尔酮三甲基硅烷烯醇醚,得率为45%。
  2. β-异佛尔酮三甲基硅烷烯醇醚与巴豆醛经Aldol反应,产物经蒸馏脱水一步合成了烟叶酮,得率4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烟叶酮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4-But-2-enylidene-3,5,5-trimethylcyclohex-2-e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巨豆三烯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抗体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巨豆三烯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抗体和应用,所述巨豆三烯酮半抗原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所述n为2‑4中的任一整数。本发明利用巨豆三烯酮上现有的酮基基团进行还原,并通过引入连接臂的方式,使其具备与载体蛋白偶联的羧基基团。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巨豆三烯酮的化学结构和特征,另一方面引入的羧基基团可直接与载体蛋白偶联,二者均为后续制备强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抗体奠定了基础;具体地,以此巨豆三烯酮半抗原为基础制备巨豆三烯酮人工抗原,由该巨豆三烯酮人工抗原得到的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应用于烟叶中巨豆三烯酮快速、特异性检测。
    公开号:
    CN114085149A
  • 作为产物:
    描述:
    (3E)-4-(2,6,6-trimethylcyclohexa-1,3-dien-1-yl)but-3-en-2-one盐酸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聚合甲醛溶剂黄146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乙醇 为溶剂, 反应 5.25h, 生成 烟叶酮
    参考文献:
    名称:
    多烯en的溴化和亚磺酰化
    摘要:
    二烯酮的乙氧羰基hydr酮在δ位被溴化和亚磺酰化。用硼氢化物还原并随后水解导致羰基的1,5-移位。
    DOI:
    10.1016/s0040-4039(00)6035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Synthesis of Megastigma-4,6,8-trien-3-ones, 3-Hydroxy-β-ionol, 3-Hydroxy-β-ionone, 5,6-Epoxy-3-hydroxy-β-ionol, and 3-Oxo-<i>a</i>-ionol
    作者:Osamu Takazawa、Hiroshi Tamura、Kunio Kogami、Kazuo Hayashi
    DOI:10.1246/bcsj.55.1907
    日期:1982.6
    The Lewis acid-catalysed reaction of 1-trimethylsiloxy-1,3-cyclohexadienes with aldehydes and trialkyl orthoformates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4-substituted 2-cyclohexenones. A new reaction of 2,4,6-trienones with m-chloroperbenzoic acid followed by the reduction with zinc in acetic acid gave 7-hydroxy-3,5-dienones. Utilizing these efficient reactions, megastigma-4,6,8-trien-3-ones, 3-hydroxy-β-ionol, 3-hydroxy-β-ionone, 5,6-epoxy-3-hydroxy-β-ionol, and 3-oxo-α-ionol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路易斯酸催化的1-三甲基硅氧基-1,3-环己二烯与醛和三烷基正戊酸酯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4-取代2-环己烯酮。2,4,6-三烯酮与对氯酸苯甲酸的反应,再经过醋酸中锌还原,得到7-羟基-3,5-二烯酮。利用这些高效反应,成功合成了megastigma-4,6,8-三烯-3-酮、3-羟基-β-离子醇、3-羟基-β-离子酮、5,6-环氧-3-羟基-β-离子醇以及3-氧基-α-离子醇。
  • NEW SYNTHESIS OF LOLIOLIDE, DEHYDROLOLIOLIDE, AND 3-OXOACTINIDOL
    作者:Osamu Takazawa、Kunio Kogami、Kazuo Hayashi
    DOI:10.1246/cl.1983.63
    日期:1983.1.5
    Loliolide, dehydrololiolide, and 3-oxoactinidol were synthesized from megastigma-4,6,8-trien-3-one by regioselective ozonolysis and epoxidation.
    Loliolide、dehydrololiolide 和 3-oxoactinidol 是通过区域选择性臭氧分解和环氧化从 megastigma-4,6,8-trien-3-one 合成的。
  • 一种巨豆三烯酮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05905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豆三烯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α‑紫罗兰酮在乙酰丙酮氧钒催化下经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生成3‑氧代‑α‑紫罗兰酮,3‑氧代‑α‑紫罗兰酮在乙醇溶液里硼氢化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直接加入固体对甲苯磺酸回流脱水制得巨豆三烯酮,工艺简便、条件温和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Ito, Nobuhiko; Etoh, Takeaki; Hagiwara, Hisahiro,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97, # 10, p. 1571 - 1579
    作者:Ito, Nobuhiko、Etoh, Takeaki、Hagiwara, Hisahiro、Kato, Michiharu
    DOI:——
    日期:——
  • 3-oxo-α-ionol, vomifoliol and roseoside in Vitis vinifera fruit
    作者:Christopher R. Strauss、Bevan Wilson、Patrick J. Williams
    DOI:10.1016/s0031-9422(00)81745-8
    日期:——
查看更多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