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盐酸特比萘芬是一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由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的皮肤、头发及指甲感染。它同样可以治疗各种癣病以及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和发霉菌引起的甲癣。盐酸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环氧化酶,导致鲨烯在细胞中蓄积而起到杀菌作用。
提纯方法
步骤1(粗品合成):将12.5ml纯化水、4.06g碳酸钾和5.01g N-甲基萘甲胺加入到100ml三口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4.57g 1-氯-6,6-二甲基-2-庚烯-4-炔。将混合物加热至80℃反应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用25ml乙酸乙酯萃取,并在0-10℃下滴加6N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搅拌1-2小时后过滤并干燥得到粗品(8.51g,收率:89%)。
步骤2(纯化处理):将8.51g 粗品和106ml纯化水加入到250ml单口瓶中,在加热回流条件下溶解。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冰浴中冷却,搅拌1小时后再过滤并干燥得到成品(7.66g,纯度99.988%,收率:90%)。
应用
内服盐酸特比萘芬适用于治疗以下感染:
化学性质
盐酸特比萘芬为白色结晶。
用途
作为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其抗菌谱更广且抗真菌活性更高。通过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来破坏真菌细胞膜生成过程中的角鲨烯环氧化反应,从而杀死或抑制真菌生长。这种药物安全、毒性低,副作用小,口服和外用耐受良好,无致畸性或胚胎毒性。临床用于各种皮肤真菌感染(如脚癣、股癣和体癣)及指甲真菌感染。
生产方法
方法1:以氯代叔丁烷和氯乙烷为原料,在三氯化铝存在下缩合,然后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高温加热形成炔键。先与乙基溴化镁反应生成6,6-二甲基庚-1-烯-4-炔-3-醇,再与丙烯醛作用得到产物。最后经过溴代处理获得顺反l-溴-6,6-二甲基庚-2-烯-4-炔(E/Z比约为3/1)。此产物在碳酸钠的作用下缩合生成特比萘芬和它的顺式异构体,这两种化合物可通过异丙醇重结晶或柱层析分离。
方法2:N-甲基-1-萘甲胺的盐酸盐在丁基锂存在下于-78℃低温与溴丙炔反应生成N-甲基-N-炔丙基-1-萘甲胺,之后通过碘化氢加成和3,3-二甲基丁炔的三丁基锡试剂处理,最终生成特比萘芬。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N-去甲基特比萘芬 | (E)-6,6-dimethyl-N-(naphthalen-1-ylmethyl)hept-2-en-4-yn-1-amine | 99473-11-7 | C20H23N | 277.409 |
—— | (E)-N-methyl N-naphthyl methylene-3-chloro-prop-2-en-1-amine | 134865-58-0 | C15H16ClN | 245.752 |
特比萘芬杂质2 | (Z)-N-(3-chloro-2-propen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 | 704909-67-1 | C15H16ClN | 245.752 |
—— | N-(3-chloroallyl)-1-methyl-1-naphthylmethylamine | 387383-30-4 | C15H16ClN | 245.752 |
—— | N-methyl-N-2-propyn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 | 2321-99-5 | C15H15N | 209.291 |
—— | N-(6,6-dimethyl-2,4-heptadiyn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 | 92525-79-6 | C21H23N | 289.42 |
N-甲基-1-萘甲胺 | N-methyl-1-naphthalenemethylamine | 14489-75-9 | C12H13N | 171.24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特比萘芬 im B | (Z)-N-(6,6-dimethyl-2-hepten-4-yn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 | 78628-81-6 | C21H25N | 291.436 |
N-去甲基特比萘芬 | (E)-6,6-dimethyl-N-(naphthalen-1-ylmethyl)hept-2-en-4-yn-1-amine | 99473-11-7 | C20H23N | 277.409 |
N-甲基-1-萘甲胺 | N-methyl-1-naphthalenemethylamine | 14489-75-9 | C12H13N | 171.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