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an-1-one | 54197-7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an-1-one
英文别名
——
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an-1-one化学式
CAS
54197-71-6
化学式
C15H13ClO
mdl
MFCD11655128
分子量
244.721
InChiKey
MGZQKFWHPLAJH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3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an-1-one 在 bis(η3-allyl-μ-chloropalladium(II)) 、 sodium hydride 、 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 (R)-2,2'-bis(diphenylphosphanyl)-1,1'-binaphthyl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反应 0.02h, 生成 ethyl (R,E)-N-(1-(2-chlorophenyl)-4,4,4-trifluorobut-2-en-1-yl)-N-(4-methoxybenzyl)glyc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 N-取代甘氨酸乙酯与 α-(三氟甲基)烯基乙酸酯的不对称三氟甲基化烯丙基烷基化
    摘要:
    使用α- (三氟甲基)链烯基乙酸酯作为含三氟甲基的烯丙基前体,建立了N-取代甘氨酸乙酯的有效对映选择性钯催化三氟甲基化烯丙基烷基化。一系列含有三氟甲基化烯丙基取代基的光学活性甘氨酸乙酯衍生物很容易合成,收率良好,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
    DOI:
    10.1002/ejoc.202300593
  • 作为产物:
    描述:
    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enone甲醇氯化铵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87%的产率得到3-(2-chlorophenyl)-1-phenylprop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以甲醇和氯化铵为氢源对α,β-不饱和酮进行电化学1,4-还原†
    摘要:
    提出了通过电化学方法可持续的,化学选择性的α,β-不饱和酮的1,4-还原,其中极其廉价的氯化铵(NH 4 Cl)被用作唯一的添加剂。反应在环境温度下在空气中平稳进行。机理研究表明,NH 4 Cl和溶剂甲醇均可作为氢供体。
    DOI:
    10.1039/c9cc0236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idium–CNP complex 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primary alcohols and secondary alcohols by a borrowing hydrogen strategy
    作者:Dawei Wang、Keyan Zhao、Xin Yu、Hongyan Miao、Yuqiang Ding
    DOI:10.1039/c4ra06474g
    日期:——
    A highly efficient C–C bond form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the cross-coupl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ized ketones were obtained with an iridium–CNP complex as a catalyst through the borrowing hydrogen strategy. The present methodology provides an easy alternative method to aldol reaction derivatives. More importantly, the complexes were also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the alkylation of an aromatic amine with a tertiary alkyl amine.
    通过伯醇和仲醇的交叉耦合,开发了一种高效形成碳-碳键的方法。利用铱-CNP配合物作为催化剂,通过借氢策略,获得了相应的功能化酮类化合物。目前的方法为aldol反应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替代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配合物在芳香胺与叔�胺的烷基化反应中也是有效的催化剂。
  • Lithium tert-butoxide mediated α-alkylation of ketones with primary alcohols under transition-metal-free conditions
    作者:Yu-Feng Liang、Xin-Feng Zhou、Shi-Ya Tang、Yao-Bing Huang、Yi-Si Feng、Hua-Jian Xu
    DOI:10.1039/c3ra23221b
    日期:——
    LiOtBu was found to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α-alkylation reaction of ketones with primary alcohols,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y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LiOtBu被发现能高效促进酮与伯醇的α-烷基化反应,无需添加任何过渡金属催化剂。
  •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Ru and Ir complexes containing N,O-chelating ligand
    作者:Bilge Pakyapan、Serdar Batıkan Kavukcu、Zarife Sibel Şahin、Hayati Türkmen
    DOI:10.1016/j.jorganchem.2020.121486
    日期:2020.10
    crystallography. The complexes (Ru1–5, Ir1–5)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 of ligand in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transfer hydrogenation and alpha(α)-alkylation reaction of ketones with alcohols. The activities of iridium complexes (Ir1–5) were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ruthenium complexes (Ru1–5). The highest activity for both reactions was observed for the complex (Ir2) with
    具有N,O螯合配体的一系列单金属配合物(Ru 1-3,Ir 1-3)(吡嗪-2-羧酸盐(1),吡啶-2-羧酸盐(2),喹啉羧酸盐(3)和双金属合成了吡嗪-2,3-二羧酸盐(4)和咪唑-4,5-二羧酸盐(5 )桥接的配合物(Ru 4,5,Ir 4,5),并通过1 H-,13 C NMR,FT-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Ir 2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学测定,配合物(Ru 1–5,Ir 1-5)用于研究配体在酮与醇的转移氢化和α(α)-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中的电子和空间效应。铱配合物(Ir 1-5)的活性比钌配合物(Ru 1-5)有效得多。对于具有吡啶-2-羧酸酯的配合物(Ir 2),观察到两个反应的最高活性。监测两个反应的氢化铱物质。
  • 一种合成α-烷基酮的方法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05439787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α‑烷基酮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酮、化合物醇、铱络合物催化剂、碱和溶剂叔戊醇,反应混合物在空气中回流反应数小时后,冷却到室温,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使用一种金属‑有机双功能的铱络合物,反应只需要添加0.1当量的碳酸盐,在空气中进行,反应只需6个小时,展现了明显的优势;因此,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一种铱催化合成α-烷基酮的方法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0647839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α‑烷基酮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酮、化合物醇、铱络合物催化剂、碱和溶剂叔戊醇,反应混合物在空气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使用一种N∧C∧N配体的三齿铱络合物,反应只需要添加0.2当量的碳酸盐,在空气中进行,反应只需10‑12个小时,展现了明显的优势;因此,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