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eta,4'beta,5alpha,16beta,17alpha)-3',4',16,17-四氢-N,3',4,4,4',14-六甲基-2'H-9,19-环雄甾-16-烯并[17,16-E][1,3]恶嗪-3-胺 | 64938-84-7

中文名称
(3beta,4'beta,5alpha,16beta,17alpha)-3',4',16,17-四氢-N,3',4,4,4',14-六甲基-2'H-9,19-环雄甾-16-烯并[17,16-E][1,3]恶嗪-3-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xozine-C
英文别名
3-mono(methylamino)-3′,4′,4,4,14-pentamethyl-9,19-cyclo-5α-androstano-16,17-tetrahydro-1,3-oxazine;Buxozine C;(1S,4R,5S,6S,10R,12S,13S,16R,18S,21R)-N,4,6,7,12,17,17-heptamethyl-9-oxa-7-azahexacyclo[11.9.0.01,21.04,12.05,10.016,21]docosan-18-amine
(3beta,4'beta,5alpha,16beta,17alpha)-3',4',16,17-四氢-N,3',4,4,4',14-六甲基-2'H-9,19-环雄甾-16-烯并[17,16-E][1,3]恶嗪-3-胺化学式
CAS
64938-84-7
化学式
C27H46N2O
mdl
——
分子量
414.675
InChiKey
IBBJBVLTEQHUQV-ZUDQDPC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4.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聚合甲醛(3beta,4'beta,5alpha,16beta,17alpha)-3',4',16,17-四氢-N,3',4,4,4',14-六甲基-2'H-9,19-环雄甾-16-烯并[17,16-E][1,3]恶嗪-3-胺 在 10% Pd/C 、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90.0 ℃ 、202.66 kPa 条件下, 反应 6.0h, 以97%的产率得到cyclovirobuxine A
    参考文献:
    名称:
    从布唑嗪 C 高效一锅法合成环韦罗黄星 A
    摘要:
    多年来,1,2-氨基醇的烷基化通常通过恶唑烷的催化加氢以高产率进行。科普等人。据报道,恶唑烷在与氧化铂的催化氢化作用下开环,得到 2-烷基氨基乙醇作为唯一可检测的产物。产量几乎是定量的 [1]。四氢-1, 3-恶嗪的开环是预先用氢化铝锂 [2] 和溴锌乙酸盐 [3, 4] 等亲核试剂进行的,这是获得 3-氨基丙醇衍生物的有用合成方法。Buxozine-C (1) 是第一个具有连接到雄甾烷骨架 16a、17b 位的四氢恶嗪环的黄杨生物碱,首先从黄杨中分离出来。 Voticky [5] 于 1977 年报道了其结构阐明,它是由环黄黄素 D 半合成得到的 [6]。Cyclovirobuxine A (2) 是黄杨属生物碱,1966 年由 Khuong-Huu-Laine [7] 首次分离,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8]。与氧化铂类似,钯碳是一种重要的加氢催化剂。同时钯碳也是还原胺化的有效催化剂。在目前从布唑嗪
    DOI:
    10.1007/s10600-009-9202-8
  • 作为产物:
    描述:
    聚合甲醛环维黄杨星 D乙醇 为溶剂, 以97.5 %的产率得到(3beta,4'beta,5alpha,16beta,17alpha)-3',4',16,17-四氢-N,3',4,4,4',14-六甲基-2'H-9,19-环雄甾-16-烯并[17,16-E][1,3]恶嗪-3-胺
    参考文献:
    名称:
    结构修饰的环维黄杨星-D 黄杨生物碱通过 Cav3.2 T 型钙通道抑制作为有效镇痛剂
    摘要:
    Cyclovirobuxine-D (CVB-D) 是一种黄杨生物碱,是中药黄杨的主要活性成分。传统上,天然生物碱环维黄杨星-D 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们发现CVB-D抑制T型钙通道,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多种片段和类似物,并首次将它们作为新的Ca v 3.2抑制剂进行评估。化合物2 – 7表现出对抗 Ca v 3.2 通道的效力,其中两个比其母体分子更活跃。体内实验的结果是,化合物3和4在乙酸诱导的扭体试验中均显示出显着减少的扭体。分子模型研究已经确定了 Ca v 3.2 结合的可能机制。此外,还初步研究了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可以在新型镇痛药的发现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DOI:
    10.1016/j.bioorg.2023.1064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hort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wards Buxozine-C, an Alkaloid fromBuxus sempervirens
    作者:Hai-Feng Liu、Min Ji、Jin Cai
    DOI:10.1002/ardp.200600063
    日期:2006.12
    Buxus alkaloids display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ing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Here, we present a short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wards one of the alkaloids, buxozine‐C. The first synthesis has been achieved with 91% yield starting from cyclovirobuxine‐D by forming a tetrahydro‐oxazine ring with formaldehyde at room temperature.
    黄杨生物碱显示出广泛的有趣的药理活性。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针对其中一种生物碱布唑嗪 - C 的简短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在室温下与甲醛形成四氢恶嗪环,以环维黄杨星 D 为起始原料,以 91% 的收率实现了第一次合成。
  • An efficient one-pot synthesis of cyclovirobuxine A from buxozine C
    作者:Hai-Feng Liu、Xiao-Qing Wu、Yan-Bing Duan、Ren-Bo Dou、Hai-Feng Sun、Min Ji
    DOI:10.1007/s10600-009-9202-8
    日期:2008.11
    3-aminopropanol derivatives. Buxozine-C (1), the first Buxus alkaloid possessing a tetrahydro-oxazine ring joined to position 16a, 17b of the androstane skeleton, was first isolated from Buxus sempervirens L. Its structure elucidation was reported by Voticky [5] in 1977, and it was obtained by semisynthesis from cyclovirobuxine D [6]. Cyclovirobuxine A (2), a Buxus alkaloid, was first isolated by Khuong-Huu-Laine
    多年来,1,2-氨基醇的烷基化通常通过恶唑烷的催化加氢以高产率进行。科普等人。据报道,恶唑烷在与氧化铂的催化氢化作用下开环,得到 2-烷基氨基乙醇作为唯一可检测的产物。产量几乎是定量的 [1]。四氢-1, 3-恶嗪的开环是预先用氢化铝锂 [2] 和溴锌乙酸盐 [3, 4] 等亲核试剂进行的,这是获得 3-氨基丙醇衍生物的有用合成方法。Buxozine-C (1) 是第一个具有连接到雄甾烷骨架 16a、17b 位的四氢恶嗪环的黄杨生物碱,首先从黄杨中分离出来。 Voticky [5] 于 1977 年报道了其结构阐明,它是由环黄黄素 D 半合成得到的 [6]。Cyclovirobuxine A (2) 是黄杨属生物碱,1966 年由 Khuong-Huu-Laine [7] 首次分离,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8]。与氧化铂类似,钯碳是一种重要的加氢催化剂。同时钯碳也是还原胺化的有效催化剂。在目前从布唑嗪
  • Structurally modified Cyclovirobuxine-D Buxus alkaloids as effective analgesic agents through Cav3.2 T-Type calcium channel inhibition
    作者:Rachakunta Munikishore、Rui Liu、Shuqun Zhang、Qin-Shi Zhao、Yin Nian、Zhili Zuo
    DOI:10.1016/j.bioorg.2023.106493
    日期:2023.6
    Cyclovirobuxine-D (CVB-D) is a Buxus alkaloid and a major active constituent in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Buxus microphylls. Traditionally, the natural alkaloid cyclovirobuxine-D has a long history of use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 well as to treat a wide variety of medical conditions. As we found that CVB-D inhibited T-type calcium channels,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Cyclovirobuxine-D (CVB-D) 是一种黄杨生物碱,是中药黄杨的主要活性成分。传统上,天然生物碱环维黄杨星-D 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们发现CVB-D抑制T型钙通道,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多种片段和类似物,并首次将它们作为新的Ca v 3.2抑制剂进行评估。化合物2 – 7表现出对抗 Ca v 3.2 通道的效力,其中两个比其母体分子更活跃。体内实验的结果是,化合物3和4在乙酸诱导的扭体试验中均显示出显着减少的扭体。分子模型研究已经确定了 Ca v 3.2 结合的可能机制。此外,还初步研究了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可以在新型镇痛药的发现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