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arbocamphenilon | 53549-1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arbocamphenilon
英文别名
4,4-Dimethylbicyclo[3.2.1]octane-2,3-dione
(+/-)-Carbocamphenilon化学式
CAS
53549-12-5
化学式
C10H14O2
mdl
——
分子量
166.22
InChiKey
UHONRUDDOVMSC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arbocamphenilonpotassium permanganate 作用下, 生成 (+/-)-camphe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多溴酮-铁羰基反应合成天然产物
    摘要:
    总结了多溴酮-铁羰基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托帕烷生物碱的一般合成已通过还原性的[3 + 4] symN-甲氧基羰基吡咯为关键步骤的-四溴丙酮。来自四溴丙酮和呋喃的8-氧杂双环[3.2.1] oct-6-en-3-one的可用性已经为天然C-核苷(包括普斯古丁,伪胞苷和Showdomycin)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得到人工类似物,例如2-硫代癸二氢吡啶,6-氮杂二氢吡啶,假异胞苷等。在适当位置带有异丙基取代基的氧杂环酮用作合成天然肌钙蛋白,nezukone,α-thujaplicin和hinokitiol(β-thujaplicin)的中间体。通过1,1,3-三溴-3-甲基丁-2--2-酮与环戊二烯的[3 + 4]反应制得了碳camp烯酮和camp酸。α的[3 + 2]环缩合,α-二溴代酮和苯乙烯衍生物可一步合成α-cuparenone。衍生自神经醇(或香叶醇)的1,3-二溴-3,7-二甲基辛基6-en-2-
    DOI:
    10.1016/s0040-4020(01)91427-9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甲基二环[3.2.1]辛-6-烯-3-酮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selenium(IV) oxide 、 氢气 作用下, 生成 (+/-)-Carbocamphenilon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多溴酮-铁羰基反应合成天然产物
    摘要:
    总结了多溴酮-铁羰基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托帕烷生物碱的一般合成已通过还原性的[3 + 4] symN-甲氧基羰基吡咯为关键步骤的-四溴丙酮。来自四溴丙酮和呋喃的8-氧杂双环[3.2.1] oct-6-en-3-one的可用性已经为天然C-核苷(包括普斯古丁,伪胞苷和Showdomycin)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得到人工类似物,例如2-硫代癸二氢吡啶,6-氮杂二氢吡啶,假异胞苷等。在适当位置带有异丙基取代基的氧杂环酮用作合成天然肌钙蛋白,nezukone,α-thujaplicin和hinokitiol(β-thujaplicin)的中间体。通过1,1,3-三溴-3-甲基丁-2--2-酮与环戊二烯的[3 + 4]反应制得了碳camp烯酮和camp酸。α的[3 + 2]环缩合,α-二溴代酮和苯乙烯衍生物可一步合成α-cuparenone。衍生自神经醇(或香叶醇)的1,3-二溴-3,7-二甲基辛基6-en-2-
    DOI:
    10.1016/s0040-4020(01)9142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ing Enlargement Produced by the Alkaline Fusion of ι-Bromocamphene
    作者:JOSEPH WOLINSKY
    DOI:10.1021/jo01062a014
    日期:1961.3
  • Lipp; Goetzen; Reinartz,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27, vol. 453, p. 13
    作者:Lipp、Goetzen、Reinartz
    DOI:——
    日期:——
  • Hintikka, Chemische Berichte, 1914, vol. 47, p. 512
    作者:Hintikka
    DOI:——
    日期:——
  • Hintikka, Chemisches Zentralblatt, 1919, vol. 90, # I, p. 840
    作者:Hintikka
    DOI:——
    日期:——
  • Hirsjaervi et al., Suomen Kemistilehti B, 1957, vol. 30, p. 72
    作者:Hirsjaervi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