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因其在近红外吸收和发射方面的特性以及易于修饰和衍生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其衍生物通过金属催化的碳氢活化和分子内氧化脱氢偶联实现构建,并且大多数可以作为染料用于织布行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新型近红外染料还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成像、光热治疗及半导体性能。
应用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可以通过肼基甲酸叔丁酯和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为起始物料,在五步反应中制备得到。有文献报道其可用于合成EGFR抑制剂。
制备 步骤1. 叔丁基1H-吡咯-1-基氨基甲酸酯在2L三口瓶中,加入肼基甲酸叔丁酯(100g,0.76mol)、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108g,0.83mol)和二氧六环(700mL),搅拌下缓慢加入稀盐酸(2M,10mL),并加热至100℃反应48h。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余物以EtOAc(500mL)溶解。酯相依次用饱和Na₂CO₃溶液、饱和NaCl溶液洗涤,无水Na₂SO₄干燥后过滤浓缩,得到白色固体。
步骤2. 1-氨基-1H-吡咯-2-甲腈盐酸盐将步骤1所得的白色固体溶于EtOH(800mL)中,在回流条件下加入醋酸甲脒(109g,1.05mol)、K₃PO₄(222g,1.05mol),继续反应16h。过滤后滤渣以EtOH洗涤,滤液浓缩,余物用EtOAc溶解并进行有机相分离,有机相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无水Na₂SO₄干燥后过滤浓缩得红色固体。
步骤3. 吡咯[1,2-f][1,2,4]三嗪-4-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步骤2所得的红色固体(50g)、醋酸甲脒(109g,1.05mol)、K₃PO₄(222g,1.05mol)和EtOH(800mL),加热回流反应16h。过滤后滤渣以EtOH洗涤,滤液浓缩,余物用EtOAc溶解并进行有机相分离,有机相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无水Na₂SO₄干燥后过滤浓缩得淡黄色固体35g。
步骤4. 7-碘吡咯[1,2-f][1,2,4]三嗪-4-胺在无水DMF(150mL)中溶解步骤3所得的淡黄色固体(35g,0.26mol),置于冰水中冷却。加入NIS(29g,0.13mol),维持温度反应1h。然后再加入NIS(29g,0.13mol),继续反应1h。以H₂O稀释后,水相用EtOAc萃取,有机相依次用水、NH₄Cl溶液和NaCl溶液洗涤,无水Na₂SO₄干燥后过滤浓缩得深黄色固体69g。固体溶于EtOAc中,加入活性碳脱色5h后,滤渣以EtOAc洗涤。滤液浓缩,所得余物用EtOAc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50g,产率为74%。
毒性7-碘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对斑马鱼成鱼、胚胎和仔鱼的LC₅₀值分别为1.45 mg/L、2.34 mg/L和1.17 mg/L。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对该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仔鱼 > 成鱼 > 胚胎。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 | pyrrolo[2,1-f][1,2,4]triazin-4-amine | 159326-68-8 | C6H6N4 | 134.14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吡咯并[2,1-F][1,2,4]三嗪-4-胺 | pyrrolo[2,1-f][1,2,4]triazin-4-amine | 159326-68-8 | C6H6N4 | 134.14 |
4-氨基-7-溴吡咯并[2,1-F][1,2,4]三嗪 | 7-bromopyrrolo[2,1-f][1,2,4]triazin-4-amine | 937046-98-5 | C6H5BrN4 | 21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