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romomethyl)perylene | 1160604-36-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romomethyl)perylene
英文别名
3-Bromomethylperylene
3-(bromomethyl)perylene化学式
CAS
1160604-36-3
化学式
C21H13Br
mdl
——
分子量
345.238
InChiKey
VZBRXHUYHZNMK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0.0±19.0 °C(Predicted)
  • 密度:
    1.53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bromomethyl)perylene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5.0h, 生成 3-(azidomethyl)per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光致变色能量转移开关的顺序可逆逻辑的分子实现
    摘要:
    研究了用荧光团修饰的光致变色螺吡喃作为分子平台,通过调节能量转移实现了荧光转换。设计二元组的方式是,仅在开放形式的光致变色剂(硫氰酸和质子化的花菁)中观察到能量转移,而封闭的螺吡喃却没有作为能量受体的活性。通过精心选择的荧光团(4-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丹磺酰基和per),可以实现与螺环形式的零光谱重叠和对于花菁形式的相当大的重叠,从而使之成为可能。根据福斯特理论,能量传递被认为是高效的,在某些情况下是100%的效率。光子的组合开关(λ光> 530 nm)和化学(基本)输入可创建顺序逻辑设备,这是键盘锁的基本元素。此外,结合基于蒽的酸性变色荧光开关,设计了一种可逆逻辑器件。这样就可以通过多色荧光信号对不同的输入组合进行明确的编码。可以方便地将所有设备重置为其初始状态并重复循环。
    DOI:
    10.1002/chem.201100027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四溴化碳四氯化锡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67h, 生成 3-(bromomethyl)per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光致变色能量转移开关的顺序可逆逻辑的分子实现
    摘要:
    研究了用荧光团修饰的光致变色螺吡喃作为分子平台,通过调节能量转移实现了荧光转换。设计二元组的方式是,仅在开放形式的光致变色剂(硫氰酸和质子化的花菁)中观察到能量转移,而封闭的螺吡喃却没有作为能量受体的活性。通过精心选择的荧光团(4-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丹磺酰基和per),可以实现与螺环形式的零光谱重叠和对于花菁形式的相当大的重叠,从而使之成为可能。根据福斯特理论,能量传递被认为是高效的,在某些情况下是100%的效率。光子的组合开关(λ光> 530 nm)和化学(基本)输入可创建顺序逻辑设备,这是键盘锁的基本元素。此外,结合基于蒽的酸性变色荧光开关,设计了一种可逆逻辑器件。这样就可以通过多色荧光信号对不同的输入组合进行明确的编码。可以方便地将所有设备重置为其初始状态并重复循环。
    DOI:
    10.1002/chem.2011000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ylen-3-ylmethyl: fluorescent photoremovable protecting group (FPRPG) for carboxylic acids and alcohols
    作者:Avijit Jana、Mohammed Ikbal、N.D. Pradeep Singh
    DOI:10.1016/j.tet.2011.11.074
    日期:2012.1
    group (FPRPG) for carboxylic acids and alcohols. Carboxylic acids including amino acids were protected as their corresponding esters by coupling with FPRPG, perylen-3-ylmethyl. Photophysical studies of caged esters showed that they all exhibited strong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and their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were in the range of 0.85–0.95. Irradiation of the caged esters using visible light (≥410 nm)
    Perylen-3-ylmethyl被证明是一种用于羧酸和醇的新型荧光光可去除保护基(FPRPG)。包括氨基酸在内的羧酸通过与FPRPG酸-3-基甲基偶联而作为相应的酯得到保护。笼状酯的光物理研究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荧光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在0.85-0.95范围内。使用可见光(≥410nm)在乙腈溶液中对笼形酯进行辐照,可以释放出相应的羧酸,其化学成分较高(94-97%),量子产率为(0.072-0.093)。笼型酯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解结果表明,溶剂对光释放速率有影响。此外,我们还探索了FPRPG的功能,
  • [EN] BORON-CONTAINING CYCLIC EMISSIVE COMPOUNDS AND COLOR CONVERSION FILM CONTAINING THE SAME<br/>[FR] COMPOSÉS ÉMISSIFS CYCLIQUES CONTENANT DU BORE ET FILM DE COLORISATION CONTENANT CEUX-CI
    申请人:NITTO DENKO CORP
    公开号:WO2020210761A1
    公开(公告)日:2020-10-15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novel photoluminescent complexes comprising a BODIPY moiety covalently bonded to a blue light absorbing moiety, a color conversion film comprising the photoluminescent complex, and a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本公开涉及新型的光致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包括与蓝色光吸收基团共价键结合的BODIPY部分,包含该光致发光配合物的色转换膜,以及使用该配合物的背光单元。
  •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tetrathiafulvalenes attached to perylene
    作者:Haixiao Qiu、Chengyun Wang、Jinfeng Xu、Guoqiao Lai、Yongjia Shen
    DOI:10.1007/s00706-008-0863-y
    日期:2008.11
    donor–acceptor dyads 1 3 comprising of a tetrathiafulvalene ( TTF ) unit linked with perylene by a simple σ-bond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provided an indication that intramolecular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in their ground states between TTF and perylene for dyads 1 3 are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e compound perylene, dyads 1 3 exhibited large fluorescence
    三个供体-受体成对层 1 - 3 ,其包括富瓦烯(的 TTF 通过简单的σ键与连接)单元被合成和表征。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提供的指示在它们之间的基态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TTF 和为成对层 1 - 3 是可忽略的。与化合物相比,成对层 1 - 3 表现出大的荧光淬灭,这可能归因于间光诱导电子转移相互作用 TTF 处于兴奋状态和单元。
  • Nano-pesticide formulation based on fluorescent organic photo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2,4-D and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2,4-D in plant systems
    作者:Sanghamitra Atta、Manoranjan Bera、Tirthartha Chattopadhyay、Amrita Paul、Mohammed Ikbal、Mrinal K. Maiti、N. D. Pradeep Singh
    DOI:10.1039/c5ra17121k
    日期:——

    In recent times, nano-pesticide formulations have gained great popularity since they enable effective usage of smaller quantities of the pesticides without creating much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近年来,纳米杀虫剂配方因能够有效利用较少量的杀虫剂而不对环境造成太大损害而备受欢迎。
  • 具有双荧光发射的线粒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四川大学
    公开号:CN10643233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线粒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所述线粒体荧光探针具有双重荧光发射功能,是一种季膦盐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R为烷基或芳基,阴离子X为卤素离子。本发明中所述的荧光探针具有非常高效的线粒体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探针分子在不同光的激发下呈现出双重荧光发射现象,从而实现了线粒体精准的双重荧光标记。本发明中所述的荧光探针分子还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受线粒体表面电荷改变的影响较小,能够实现活细胞中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实时视踪。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系列线粒体荧光探针具有溶性好、合成路线简捷、后处理简单、可以批量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