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oxo-3-[4-(1,4,7,10-tetraoxa-13-aza-cyclopentadec-13-yl)-phenyl]-propionic acid ethyl ester | 440665-8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oxo-3-[4-(1,4,7,10-tetraoxa-13-aza-cyclopentadec-13-yl)-phenyl]-propionic acid 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
3-oxo-3-[4-(1,4,7,10-tetraoxa-13-aza-cyclopentadec-13-yl)-phenyl]-propionic acid 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440665-84-9
化学式
C21H31NO7
mdl
——
分子量
409.48
InChiKey
YWVDVRNOZVCCL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74.3±50.0 °C(Predicted)
  • 密度:
    1.1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1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83.5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8.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oxo-3-[4-(1,4,7,10-tetraoxa-13-aza-cyclopentadec-13-yl)-phenyl]-propionic acid ethyl estermethyl N-(4-formyl-3-hydroxyphenyl)-N-methylglycinate哌啶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72%的产率得到methyl N-(3-(4-(1,4,7,10-tetraoxa-13-azacyclopentadecan-13-yl)benzoyl)-2-oxo-2H-chromen-7-yl)-N-methylglyc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碱土金属离子诱导的具有OFF–OFF–ON荧光开关的赖氨酸–香豆素–Azacrown混合型折叠电极的线圈–螺旋–线圈转变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离子响应和荧光折叠剂OPLM 8,它由8个赖氨酸-香豆素-氮杂卓单元组成。仅在添加碱土金属离子后,才可以将柔性OPLM 8压入定义明确的螺旋结构中。结构改变是基于冠醚部分沿着肽链以必要的排列,即在i处,i处进行的。+4间距,以便碱土金属离子可以介导它们之间形成四个夹心复合物。此外,将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比例从2:1更改为1:1会导致三明治复合物的分解,从而导致螺旋结构塌陷成无规卷曲。这些金属离子诱导的结构转变不仅可以通过CD振幅变化进行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独特的“ OFF-OFF-ON”荧光强度从结构的折叠螺旋变化从0.7倍变为14倍来轻松探测。随机线圈。为了进一步验证螺旋的形成确实是由金属离子络合引起的,研究了两种在侧链上仅有四个金属离子螯合剂的控制八聚体。一个能够在两个i之间形成两个三明治复合物和i +4个残基,显示出负的棉联,其A值的大小接近OPLM 8的一半,
    DOI:
    10.1002/chem.20120299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Lead Ions
    摘要:
    A simple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1 exhibits a 40-fol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upon addition of lead ion and yet is insensitive to most of univalent and divalent metal ions. The high affinity of 1 toward Pb2+ presumably results from the cooperative binding behaviors of two potential metal binding sites: the dicarbonyl and the 15-monoazacrown-5 ether.
    DOI:
    10.1021/ja025710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