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曲林钠是一种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的肌松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骨骼肌的肌浆网释放钙离子,从而减弱肌肉收缩。与一般肌松剂不同,它通过直接作用于骨骼肌来改善病人的运动技能,增加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范围,并减轻相关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丹曲林钠主要用于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状态,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多发性脑血管硬化等。此外,它还适用于恶性高热症和恶性综合症的急救治疗及预防。
多项研究表明,丹曲林钠对脑瘫引起的肌肉痉挛具有极高的疗效,其总体有效率高达100%,具体表现为:降低肌肉张力有效率为87.10%,降低腱反射有效率为61.29%,减轻肌阵挛有效率为83.8%。对于非损伤因素导致的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如恶性高热和恶性症候群(这类疾病多为急性发病,口服效果较差),丹曲林钠同样适用。
国产丹曲林钠获批国产注射型“丹曲林钠”的获批标志着我国药品研发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体现了国家对麻醉学科及麻醉药物发展的重视。该药的上市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医生的医疗纠纷,还增强了麻醉医生的信心。
药理作用丹曲林钠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的肌浆网,抑制钙离子释放,从而减弱肌肉收缩。其具体机制为通过阻断肌浆网释放钙离子来抑制肌肉收缩。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较慢且不完全,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成人服药100mg后的半衰期约为8.7小时,骨骼肌松弛的时间和程度与剂量相关。
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遗留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状态,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多发性脑血管硬化等。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无力、嗜睡、头晕、疲劳不适及腹泻。罕见的心动过速、血压不稳、胸腔积液、心包炎、血尿和排尿障碍等症状,在必要时需停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禁忌症丹曲林钠主要用于骨骼肌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