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正己胺 | 111-26-2

中文名称
正己胺
中文别名
1-己基胺;1-氨基己烷;己胺;1-氨基正己烷;1-胺己烷
英文名称
hexan-1-amine
英文别名
n-Hexylamine;hexylamine;1-hexylamine;1-aminohexane;1-hexanamine;hexanamine
正己胺化学式
CAS
111-26-2
化学式
C6H15N
mdl
MFCD00008240
分子量
101.192
InChiKey
BMVXCPBXGZKUP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 °C(lit.)
  • 沸点:
    131-132 °C(lit.)
  • 密度:
    0.766 g/mL at 25 °C(lit.)
  • 闪点:
    27 °C
  • 溶解度:
    14g/l
  • 介电常数:
    4.0800000000000001
  • LogP:
    2.06-2.31 at 25℃
  • 物理描述:
    Hexylamine appears as a water-white liquid with an amine-like odor. Less dense than water and poorly soluble in water. Hence floats on water. May be toxic by inhalation, ingestion or skin absorption.
  • 颜色/状态:
    Water-white liquid
  • 气味:
    Fishy aroma
  • 蒸汽密度:
    3.49 (Air = 1)
  • 蒸汽压力:
    7.95 mm Hg at 20 °C
  • 亨利常数:
    2.68e-05 atm-m3/mole
  • 稳定性/保质期:
    1. 稳定性:稳定。 2. 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 3. 聚合危害:不聚合。 4. 分解产物:氨。
  • 分解:
    Upon decomposition it emits toxic fumes of NOx.
  • 粘度:
    10.06 mPa.s at 20 °C
  • 燃烧热:
    -3.998X10+9 J/kmol
  • 汽化热:
    36.54 kJ/mol (at boiling pt); 45.10 kJ/mol at 25 °C
  • 折光率:
    Index of refraction: 1.4180 at 20 °C
  • 解离常数:
    pKa of the conjugate acid (C6H13-NH3+) = 10.64 at 25 °C
  • 保留指数:
    830;830;829;835;834.4;835.3;829;848;848;839;830;831;832;833;818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ADMET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鉴定和使用:己胺用于有机合成。人体研究:己胺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中等至严重的刺激性。动物研究:己胺在兔子身上测试24小时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刺激物。浓度为144.9微克/毫升(无代谢激活)和640.9微克/毫升(有代谢激活)的己胺,在6小时和24小时暴露于中国仓鼠肺细胞时,不会引起遗传染色体畸变。
IDENTIFICATION AND USE: Hexylamine is used in organic syntheses. HUMAN STUDIES: Hexylamine is a moderate to severe irritant for the skin, eyes, and mucous membranes. ANIMAL STUDIES: Hexylamine was a severe skin irritant when tested in rabbits for 24 hr. Hexylamin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144.9 ug/mL without metabolic activation and 640.9 ug/mL with metabolic activation does not cause genetic chromosome aberrations when Chinese hamster lung cells are exposed for 6 and 24 h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和摄入被身体吸收。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through the ski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灼热感。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气促。症状可能延迟出现。
Burning sensation. Cough. Sore throat. Laboured breathing. Shortness of breath. Symptoms may be delayed.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红肿。疼痛。皮肤烧伤。
Redness. Pain. Skin burn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眼睛症状
红斑。疼痛。严重深度烧伤。
Redness. Pain. Severe deep burn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16,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5,R20/21/22,R10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21198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734 8/PG 1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MQ4540000
  • 包装等级:
    II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中,并远离火种与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并将储存物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使用防爆型照明和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SDS

SDS:4033e7585d363772a1614112e6b7fad3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正己胺;1-氨基己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n-Hexylamine;1-Amine-n-hexa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11-26-2
分子式: C 6 H 15 N
分子量: 101.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正己胺;1-氨基己烷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正己胺 111-26-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都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因咽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包括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29(O.C)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22.9
沸点(℃): 131.4
相对密度(水=1): 0.7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9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4272.8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29(O.C)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6 H 15 N
分子量: 101.1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 LD50:670mg/kg(大鼠经口);420mg/kg(兔经皮)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620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正己胺是一种无色液体,凝固点为-19℃,沸点为132.7℃,相对密度0.7660(在20/4℃时),折光率为1.4180,闪点为8℃。它能与乙醇和乙醚混溶,并且微溶于水,带有氨臭味。

用途
正己胺主要用于染料、颜料、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合成和医药合成的中间体,在生化试剂中也有应用。此外,它还用于大尺寸OLED显示屏蚀刻液配方等电子化学品领域。

生产方法
正己胺由甲基正已基甲酮肟与五氯化磷反应制得。具体步骤为:将甲基正已基甲酮肟溶解于乙醚中,然后加入五氯化磷并搅拌均匀后分层。重排生成的N-乙酰正乙胺溶在乙醚中,分离乙醚层。蒸馏回收乙醚,剩余油状液体用稀氢氧化钾溶液水解,再进行蒸馏。收集130-133℃馏分即得正己胺。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 大鼠 LD50: 670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
皮肤 - 兔子 10 毫克/24小时 重度;眼睛 - 兔子 2 毫克/24小时 重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燃,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需保持通风低温干燥,并与氧化剂和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以及1211灭火剂。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正己胺 在 triphenylpyridine 作用下, 生成 反-2-已烯
    参考文献:
    名称:
    伯胺向烯烃的转化:霍夫曼消除的温和替代方案
    摘要:
    通过使用五环吡喃鎓盐(1),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将胺RR'CHCH 2 NH 2两步转化为RR'C CH 2。
    DOI:
    10.1039/c39810000096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腈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90.0 ℃ 、6.0 MPa 条件下, 反应 0.5h, 生成 正己胺
    参考文献:
    名称:
    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腈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氨源用量显著降低、环境压力小、能耗低、生产成本低、腈产物的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并且能够获得结构更为复杂的腈。本发明还涉及由该腈制造相应胺的方法。
    公开号:
    CN104557610B
  • 作为试剂:
    描述:
    p-tolyl diphenylphosphinat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偶氮二异丁腈正己胺 作用下, 以 甲醇氯仿 为溶剂, 反应 56.0h, 生成 4-(mercaptomethyl)phenyl diphenylphosph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超氧化物触发的过硫化物前药治疗减轻细胞氧化应激。
    摘要:
    超氧阴离子 (O 2 .− )(主要细胞活性氧 (ROS))的过量产生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为了减少超氧化物过量产生的细胞氧化应激,我们开发了一种与 O 2 .−反应释放过硫化物 (RSSH) 的化合物,过硫化物是一种与气体递质硫化氢 (H 2 S) 相关的活性硫物质。这种过硫化物供体被称为SOPD-NAC ,与 O 2 .−发生特异性反应,分解生成N-乙酰半胱氨酸 (NAC) 过硫化物。为了增强过硫化物向细胞的输送,我们将 SOPD 基序与短的自组装肽 (Bz-CFFE-NH 2 ) 结合,形成超氧化物响应性过硫化物供给肽 ( SOPD-Pep )。定量体外荧光成像研究证实,SOPD-NAC和SOPD-Pep均将过硫化物/H 2 S 递送至 H9C2 心肌细胞并降低 ROS 水平。对 RAW 264.7 巨噬细胞的其他体外研究表明,SOPD-Pep比SOPD-NAC和几种对照化合物(包括常见的
    DOI:
    10.1002/anie.2020066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F AMYLOID-ASSOCIATED DISEASES<br/>[FR] COMPOSÉS POUR LE TRAITEMENT DE MALADIES ASSOCIÉES À LA SUBSTANCE AMYLOÏDE
    申请人:REMYND NV
    公开号:WO2016083490A1
    公开(公告)日:2016-06-02
    This invention provides novel compounds of formulae (I) or (II) or a stereoisomer, enantiomer, racemic, or tautomer thereof, (I) (II) wherein the substituents are as defi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the novel compounds for use as a medicine, more in particular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amyloid-related diseases, more specifically certa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uch as disorders collectively known as tauopathies,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cytotoxic α-synuclein amyloidogenesis.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the use of said novel compoun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medicaments useful for treating such amyloid-related diseas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relates to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said novel compounds and to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aid novel compounds.
    这项发明提供了式(I)或(II)或其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消旋体或互变异构体的新化合物,其中取代基如规范中所定义。本发明还涉及用作药物的这些新化合物,更具体地用于预防或治疗与淀粉样蛋白相关的疾病,更具体地说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被统称为tau病变的疾病,以及由细胞毒性α-突触核蛋白淀粉生成所特征化的疾病。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这些新化合物制备对治疗此类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有用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些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这些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Dihydroquinazolines enhance 20S proteasome activity and induce degradation of α-synuclein, an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作者:Taylor J. Fiolek、Christina L. Magyar、Tyler J. Wall、Steven B. Davies、Molly V. Campbell、Christopher J. Savich、Jetze J. Tepe、R. Adam Mosey
    DOI:10.1016/j.bmcl.2021.127821
    日期:2021.3
    traditional small molecule drug design and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undruggable”. The 20S proteasome is the main protease that targets IDPs for degradation and therefore small molecule 20S proteasome enhancement presents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by which these undruggable IDPs could be targeted. The concept of 20S activ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new, with few potent activators having been identified
    许多内在无序蛋白质 (IDP) 的聚集体或寡聚形式,包括 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标志,也是其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由于其无序的性质,因此缺乏明确的药物结合口袋,IDPs 是传统小分子药物设计的困难目标,通常被称为“不可药物”。20S 蛋白酶体是靶向 IDP 进行降解的主要蛋白酶,因此小分子 20S 蛋白酶体增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该策略可以靶向这些不可成药的 IDP。20S 激活的概念仍然相对较新,迄今为止已确定的有效激活剂很少。在此处,我们合成并评估了一个二氢喹唑啉类似物库,并发现了几种有前景的新型 20S 蛋白酶体激活剂。对热门歌曲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它们可以增强 20S 介导的 α-突触核蛋白降解,这是与帕金森病相关的 IDP。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catalytic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 of half-sandwich ruthenium complexes bearing hemilabile (κ2-<i>C</i>,<i>S</i>)-thioether-functionalised NHC ligands
    作者:Weiguang Chen、Julien Egly、Amalia I. Poblador-Bahamonde、Aline Maisse-Francois、Stéphane Bellemin-Laponnaz、Thierry Achard
    DOI:10.1039/c9dt04825a
    日期:——
    suggesting that the only species observed by the 1H-NMR correspond to an average resonance position of a fluxional mixtures of isomers. All these complexes were found to catalyse the oxydant-free double dehydrogenation of primary amine into nitrile. Ru complex bearing NHC-functionalised S-tBu group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a wide range of amines and was found more selective for alkyl amine substrates than
    一系列阳离子的Ru(II)(η 6 - p -cymene)络合物与硫醚官能的N-杂环碳烯配体已经制备和完全表征。研究了R硫醚取代基对硫原子配位的立体和电子影响。他们三个的分子结构已通过X射线衍射仪来测定并证实了二齿(κ 2 - Ç,小号)配位体的配位模式。有趣的是,对于配合物1c,1i和1j,在固态下仅观察到一个单一的非对映体(对映体对)。DFT计算通过带有R供体基团的硫锥体转化途径在两个非对映异构体之间建立了一个低能转化障碍,而带有R取代基的含电子吸收基团的解离/缔合机制更可能,因此表明1 1 H-NMR对应于异构体的流动混合物的平均共振位置。发现所有这些配合物都催化伯胺的无氧化剂无双脱氢成腈。Ru复合轴承NHC功能化S- t在广泛的胺类中进一步研究了Bu基团,发现对烷基胺底物的选择性比对苄胺衍生物的选择性高。最后,报道了四种选择的Ru配合物对各种人类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结果。
  •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Ru‐PN <i>H</i> Catalyst in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mines
    作者:Michal Aman、Jakub Tremmel、Libor Dostál、Milan Erben、Jiří Tydlitát、Josef Jansa、Roman Jambor
    DOI:10.1002/cctc.201900952
    日期:2019.9.19
    Set of [Ru(η6‐cymene)(R)XCl] (R=L1SnCl, L1GeCl L2PPh2, X=Cl or SnCl3, L1=[2‐(CH2NEt2)‐4,6‐(tBu)2C6H2]−, L2=2,6‐iPr2‐C6H3‐NH−) catalysts was tested in aerobic oxidations of primary amines. The activity of studied catalysts depends on the charge of the Ru atom that has been influenced either by donating ligands R or by character of X. Typical Ru/P catalyst [Ru(η6‐cymene)(L2PPh2)Cl2] (3) with least negative
    组的[Ru(η 6 -cymene)(R)XCL](R = L 1的SnCl,L 1 GeCl大号2 PPH 2,X = Cl或的SnCl 3,L 1 = [2-(CH 2网2) - 4,6‐(t Bu)2 C 6 H 2 ] −,L 2 = 2,6 ‐ i Pr 2‐ C 6 H 3‐ NH −)催化剂在伯胺的好氧氧化中进行了测试。研究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充电的钌原子的已经由供体配体R或通过X.典型的Ru / P催化剂的字符的[Ru(η或者影响6 -cymene)(L 2 PPH 2)氯2 ] (3)已观察到Ru原子上带负电荷最少的是最有效的。包含氨基膦PN H部分的膦配体L 2的设计通过将PN H官能团与SiO 2进行氢键结合,将配合物3有效地锚定在硅胶上以得到非均相催化剂3 -二氧化硅。该复合物已在好氧氧化中作为可循环使用的催化剂进行了有效测试,累积TON高达6930。
  • Synthesis,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by Conformationally Restricted Analogues of Lavendustin A
    作者:Fanrong Mu、Ernest Hamel、Debbie J. Lee、Donald E. Pryor、Mark Cushman
    DOI:10.1021/jm020292+
    日期:2003.4.1
    polymerization and usually decreased cytotoxicity in cancer cell cultures as well,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at least one of the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phenolic hydroxyl group in the salicylamide ring was required for activity, while the two phenol moieties in the hydroquinone ring could be methylated with retention of activity. Two of the lavendustin A derivatives
    lavendustin A系列中的化合物已显示出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和微管蛋白聚合的作用。由于某些lavendustin A衍生物可能以类似于PTK抑制剂piceatannol的反式-二苯乙烯结构和微管蛋白阻聚剂combretastatin A-4的顺-二苯乙烯结构的形式存在,因此存在两种活性之比的可能性。薰衣草素的合成可能受构象受限类似物合成的影响。因此,一系列具有药理活性的lavendustin A片段的苄基苯胺结构被其顺式或反式-二苯乙烯取代物取代,并监测了对癌细胞培养中微管蛋白聚合和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二氢sti和1 还制备了2-二苯基炔烃同源物,并进行了生物学评估。令人惊讶的是,在薰衣草素的两个芳香环之间的桥的构象限制对生物学活性没有显着影响。另一方面,lavendustin A衍生物的三个酚羟基向其相应的甲基醚的转化始终取消了它们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能力,并且通常还降低了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N-(2-甲基丙-2-烯-1-基)乙烷-1,2-二胺) (4-(苄氧基)-2-(哌啶-1-基)吡啶咪丁-5-基)硼酸 (11-巯基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鼠立死 鹿花菌素 鲸蜡醇硫酸酯DEA盐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基胺氢氟酸盐 鲸蜡基二甲胺盐酸盐 高苯丙氨醇 高箱鲀毒素 高氯酸5-(二甲氨基)-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2-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氯-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6-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丙烯酰基氧基)-N,N,N-三甲基乙铵 马诺地尔 马来酸氢十八烷酯 马来酸噻吗洛尔EP杂质C 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倍他司汀 顺式环己烷-1,3-二胺盐酸盐 顺式氯化锆二乙腈 顺式吡咯烷-3,4-二醇盐酸盐 顺式双(3-甲氧基丙腈)二氯铂(II) 顺式3,4-二氟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1-甲基环丙烷1,2-二腈 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氨-环己胺合铂 顺式-二抗坏血酸(外消旋-1,2-二氨基环己烷)铂(II)水合物 顺式-N,2-二甲基环己胺 顺式-4-甲氧基-环己胺盐酸盐 顺式-4-环己烯-1.2-二胺 顺式-4-氨基-2,2,2-三氟乙酸环己酯 顺式-2-甲基环己胺 顺式-2-(苯基氨基)环己醇 顺式-2-(氨基甲基)-1-苯基环丙烷羧酸盐酸盐 顺式-1,3-二氨基环戊烷 顺式-1,2-环戊烷二胺 顺式-1,2-环丁腈 顺式-1,2-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式--N,N'-二甲基-1,2-环己二胺 顺式-(R,S)-1,2-二氨基环己烷铂硫酸盐 顺式-(2-氨基-环戊基)-甲醇 顺-2-戊烯腈 顺-1,3-环己烷二胺 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顺-丙二腈 非那唑啉 靛酚钠盐 靛酚 霜霉威盐酸盐 霜脲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