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4-(p-(n-butyl)phenyl)-3-buten-2-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4-(p-(n-butyl)phenyl)-3-buten-2-ol
英文别名
(E)-4-(4-butylphenyl)-2-methylbut-3-en-2-ol
2-methyl-4-(p-(n-butyl)phenyl)-3-buten-2-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22O
mdl
——
分子量
218.339
InChiKey
AABDRFHJYMQHKG-VAWYXSN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正-丁基-4-碘苯2-甲基-3-丁炔-2-醇三(2-呋喃基)膦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三甲基氯化锡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75%的产率得到2-methyl-4-(p-(n-butyl)phenyl)-3-buten-2-ol
    参考文献:
    名称:
    锡中的 Stille 联轴器催化:超越原理证明
    摘要:
    Stille 交叉偶联 1 通常涉及钯催化的乙烯基或芳基卤化物与乙烯基锡烷结合形成 1,3 二烯。Stille 反应对大量的官能团具有相当的耐受性,通常以烯烃几何结构的守恒进行,并且对于新形成的 CC σ 键通常具有区域特异性。因此,Stille 反应已被证明可用于天然产物合成、2 新材料的构建、3 杂环制备、4 碳水化合物化学、5 和生物有机研究的支持。6 此外,Stille 偶联与各种新技术非常兼容。它们在组合环境中表现良好,2a,7 在微波辐射下迅速加速,8 已证明适合在氟相中反应,8b,9 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非极性环境中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10 尽管具有这种合成效用,Stille 反应的一个历史缺点是它依赖于化学计量数量的有毒、昂贵且偶尔不稳定的有机锡烷。 11,12 因此,我们相信在锡中具有催化作用的 Stille 反应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13 这种催化方法的发明提出了几个挑战
    DOI:
    10.1021/ja993446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ille Couplings Catalytic in Tin:  Beyond Proof-of-Principle
    作者:Robert E. Maleczka,、William P. Gallagher、Ina Terstiege
    DOI:10.1021/ja993446s
    日期:2000.1.1
    amenable to reaction in the fluorous phase,8b,9 and offer great potential in the very nonpolar environment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10 Despite such synthetic utility, a historic drawback of the Stille reaction has been its reliance on stoichiometric quantities of toxic, costly, and occasionally unstable organostannanes.11,12 Therefore, we believe a Stille reaction, which is catalytic in tin, would
    Stille 交叉偶联 1 通常涉及钯催化的乙烯基或芳基卤化物与乙烯基锡烷结合形成 1,3 二烯。Stille 反应对大量的官能团具有相当的耐受性,通常以烯烃几何结构的守恒进行,并且对于新形成的 CC σ 键通常具有区域特异性。因此,Stille 反应已被证明可用于天然产物合成、2 新材料的构建、3 杂环制备、4 碳水化合物化学、5 和生物有机研究的支持。6 此外,Stille 偶联与各种新技术非常兼容。它们在组合环境中表现良好,2a,7 在微波辐射下迅速加速,8 已证明适合在氟相中反应,8b,9 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非极性环境中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10 尽管具有这种合成效用,Stille 反应的一个历史缺点是它依赖于化学计量数量的有毒、昂贵且偶尔不稳定的有机锡烷。 11,12 因此,我们相信在锡中具有催化作用的 Stille 反应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13 这种催化方法的发明提出了几个挑战
  • Stille Couplings Catalytic in Tin:  The “Sn−O” Approach
    作者:William P. Gallagher、Ina Terstiege、Robert E. Maleczka
    DOI:10.1021/ja0035295
    日期:2001.4.1
    lle coupling protocol for the stereoselective generation of vinyltins and their subsequent union, employing only catalytic amounts of tin, is described. By recycling the organotin halide Stille byproduct back to organotin hydride, a hydrostannylation/cross-coupling sequence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catalytic amounts of tin. Such a process is most effective with Me(3)SnCl serving as the tin source. This
    描述了一种一锅串联 Pd 催化的氢化锡烷基化/Stille 偶联方案,用于立体选择性生成乙烯基锡及其随后的结合,仅使用催化量的锡。通过将有机锡卤化物 Stille 副产物再循环回有机锡氢化物,可以用催化量的锡进行氢化锡酰化/交叉偶联序列。这种过程对于作为锡源的 Me(3)SnCl 最为有效。该协议允许将锡需求量减少 94%,同时为各种 Stille 产品保持良好的产量(高达 90%)。此外,由于一个循环需要锡经历至少四次转化,因此在氢化锡烷基化/Stille 序列的过程中,三烷基锡的每个部分都经历了至少 60 次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斯替戊喷酯-d9 隐甲藻 苯酚,2-(1-氯-3-乙基-3-羟基-1-戊烯基)-,(E)- 苯甲醛甘油缩醛 苯(甲)醛,2-[(1E,3S,4S,5E)-3,4-二羟基-1,5-庚二烯-1-基]-6-羟基- 肉桂醇 稻瘟醇 烯效唑 烯效唑 烯唑醇 (E)-(S)-异构体 氯化2-[(4-氨基-2-氯苯基)偶氮]-1,3-二甲基-1H-咪唑正离子 戊基肉桂醇 咖啡酰基乙醇 反式-3,4,5-三甲氧基肉桂醇 alpha-苯乙烯基-4-吡啶甲醇 R-烯效唑 R-烯唑醇 6-甲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庚烯-3-醇 5-甲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1-己烯-3-醇 5-甲基-1-(1,3-苯并二氧戊环-5-基)-1-己烯-3-醇 4-苯基-3-丁烯-2-醇 4-羟基肉桂醇 4-羟基-6-苯基己-5-烯-2-酮 4-硝基肉桂醇 4-甲基-1-苯基戊-1-烯-3-醇 4-(4-硝基苯基)丁-3-烯-2-醇 4-(4-溴苯基)丁-3-烯-2-醇 4-(4,4-二甲基-3-羟基-1-戊烯基)邻苯二酚 4-(3-羟基丙烯基)-2,6-双(3-甲基-2-丁烯基)苯酚 4-(3-羟基丙-1-烯基)苯酚 4-(2-苯基乙烯基)庚-1,6-二烯-4-醇 4,4-二氯-5,5,5-三氟-1-苯基戊-1-烯-3-醇 4,4,5,5,5-五氟-1-苯基戊-1-烯-3-醇 3-苯基戊-2-烯-1,5-二醇 3-苯基丙-2-烯-1-醇 3-甲基肉桂醇 3-甲基-4-苯基丁-3-烯-2-醇 3-甲基-4-苯基丁-3-烯-1,2-二醇 3-甲基-1-苯基戊-1-烯-4-炔-3-醇 3-甲基-1-苯基戊-1-烯-3-醇 3-氯-4-氟-4-苯基丁-3-烯-2-醇 3-(4-甲基苯基)丙-2-烯-1-醇乙酸酯 3-(4-溴苯基)丙-2-烯-1-醇 3-(3-硝基苯基)丙-2-烯-1-醇 3-(3,5-二氟苯基)丙醇 3-(3,4-二氯苯基)丙-2-烯-1-醇 3-(3,4,5-三甲氧基苯基)-2-丙烯-1-醇 3-(2-溴苯基)丙-2-烯-1-醇 3-(2-氟苯基)丙-2-烯-1-醇 3-(2,4-二氯苯基)-2-丙烯-1-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