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chloro-4-(2-(3-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chloro-4-(2-(3-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4-[(E)-[2-(7-chloroquinolin-4-yl)hydrazin-1-ylidene]methyl]-2-methoxyphenol;4-[[(7-chloroquinolin-4-yl)hydrazinylidene]methyl]-2-methoxyphenol
7-chloro-4-(2-(3-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14ClN3O2
mdl
——
分子量
327.77
InChiKey
DVHZBLUWFREWQ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66.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7-二氯喹啉 在 hydrazine hydr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7-chloro-4-(2-(3-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喹啉衍生物分子的体外和体内抗血浆活性
    摘要:
    在没有耐药菌株的地区,氯喹(CQ)已成为治疗疟疾的主要方法。分子杂交技术已被用作寻找新药的工具,并已在本研究中得以实施,以试图生产出能治疗CQ耐药菌株的疟疾感染的复合候选药物。从4-氨基喹啉环与(HQ)和亚胺(IQ)结合产生了两组分子。当进行计算机分析时,发现理化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是有利的,并且在体外和体内对细胞毒性和抗血浆活性进行了测定,显示出低的细胞毒性和对寄生虫的选择性。考生IQ5和IQ6表明寄生虫生长抑制的重要值在体内感染(后第5天IQ5 15毫克/千克= 72.64%和IQ6 15毫克/千克= 71.15%和25毫克/公斤= 93.7%)。IQ6还显示了与CQ类似的与铁原卟啉IX的相互作用。进行缩合反应产生亚胺的方法是有前途的,并且能够产生具有抗血浆活性的分子。
    DOI:
    10.1016/j.ejmech.2021.1132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timalarial Activity and Docking Study of 7-Chloro-4- (2-(substituted 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s
    作者:Jahnabi Kalita、Dipak Chetia、Mithun Rudrapal
    DOI:10.2174/1573406415666190806154722
    日期:2020.11.6
    antimalarial drug agents is therefore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fight against resistant malaria.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novel quinoline-baed antimalarial agents that would be active against resistant P. falciparum malaria. Methods: Some 7-chloro-4-(2-(substituted benzylidene)hydrazineyl)quinolines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as possible antimalarial
    背景:由于恶性疟原虫耐药菌株的出现,疟疾是一种日益严重的传染病负担。由于可用的抗疟药的治疗功效有限,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疟药是对抗耐药性疟疾的迫切需求。 目的: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开发新的喹啉抗疟药,它们对耐药性恶性疟原虫疟疾具有活性。 方法:合成了一些7--4-(2-(取代的亚苄基)基)喹啉,以评估其作为可能的抗疟药,特别是抗疟疾的潜力。在体外评估了合成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血液阶段寄生虫的抗疟活性。此外,还使用计算机模拟工具进行了分子对接和类似药物的研究,包括ADMET(吸收,分布,代谢,消除和毒性)研究。 结果:结果揭示了合成的7--4-(2-(取代的亚苄基)基)喹啉类药物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抗疟活性。对接研究调查了合成喹啉作为新型纤溶酶2抑制剂的抗疟疾功效。药物相似性预测显示出可接受的药物相似性和ADMET属性。 结论:根据我们的发现,可以得出结论,7--4-(2-(取代的亚苄基)
  • Aryl quinolinyl hydrazone derivatives as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that inhibit TLR4 activation in the macrophages
    作者:Utsab Debnath、Suprabhat Mukherjee、Nikhilesh Joardar、Santi P. Sinha Babu、Kuladip Jana、Anup Kumar Misra
    DOI:10.1016/j.ejps.2019.04.016
    日期:2019.6
    mechanism of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potent compound 3e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using a series of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microscopic techniques. Further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Our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ed that the active moiety i.e. compound 3e majorly causes inhibition of TLR4 signaling
    在简单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芳基7-氯喹啉基7衍生物(3a-u),产率为55-76%。基于它们在用脂多糖(LPS)刺激后抑制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评估了它们的抗炎活性。三种化合物似乎是有希望的抗炎药。使用一系列的生化,分子和显微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强效化合物3e的炎症活性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以验证活性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活性部分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