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达卡巴嗪 | 4342-03-4

中文名称
达卡巴嗪
中文别名
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羧酰胺;氮烯咪胺;甲嗪咪唑胺;三嗪咪唑胺;甲氮咪胺;氮烯唑胺;三嗪唑胺;抗黑瘤;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酰胺
英文名称
dacarbazine
英文别名
DTIC;Imidazole carboxamide;4-(dimethylaminodiazenyl)-1H-imidazole-5-carboxamide
达卡巴嗪化学式
CAS
4342-03-4
化学式
C6H10N6O
mdl
——
分子量
182.185
InChiKey
FDKXTQMXEQVLR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9-205°C
  • 沸点:
    315.57°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3206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微溶于水和无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二氯甲烷。
  • LogP:
    -0.240
  • 物理描述:
    Dacarbazine appears as white to ivory microcrystals or off-white crystalline solid. (NTP, 1992)
  • 颜色/状态:
    IVORY MICROCRYSTALINE SUBSTANCE
  • 稳定性/保质期:
    Dacarbazine is extremely light sensitive and rapidly undergoes photodecomposition. Dacarbazine is sensitive to oxidation but is stable in neutral solutions in the absence of light.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unspecified/, it emits toxic fumes of NOx.
  • 解离常数:
    pKa= 4.42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99.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ADMET

代谢
尿液中的5-氨基咪唑-4-甲酰胺(AIC)升高是由达卡巴嗪的代谢产生的,而不是通过抑制从头嘌呤生物合成。
Elevated urinary concn of 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AIC) are derived from the catabolism of dacarbazine, rather than by inhibition of de-novo purine biosynthesi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老鼠在6小时内通过呼出气体排出了4%的甲基-(14)C-5-(3,3-二甲基-1-三唑基)-咪唑-4-羧酰胺,并在24小时内的尿液中排出了60%。
RATS EXCRETED 4% OF (METHYL-(14)C)-5-(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IN EXPIRED AIR IN 6 HR & 60% IN URINE IN 24 H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人和啮齿类动物中,主要代谢物是5-(3,3-二甲基-1-三唑)咪唑-4-甲酰胺的氨基酸衍生物。人们认为第一步是氧化性的N-去甲基化,然后自发重排产生...重氮甲烷。
IN MAN & IN RODENTS, MAJOR METABOLITE IS AMINO DERIV /OF 5-(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IT IS BELIEVED THAT FIRST STEP IS OXIDATIVE N-DEMETHYLATION, FOLLOWED BY SPONTANEOUS REARRANGEMENT TO YIELD...DIAZOMETHAN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达卡巴嗪已知的人类代谢物包括MTIC。
Dacarbazine has known human metabolites that include MTIC.
来源:NORMAN Suspect List Exchange
代谢
肝脏。 消除途径:达卡巴嗪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而非肾小球滤过。在人体内,达卡巴嗪被广泛降解。除了未改变的达卡巴嗪外,5-氨基咪唑-4-羧酰胺(AIC)是达卡巴嗪在尿液中排出的主要代谢物。 半衰期:5小时
Hepatic. Route of Elimination: Dacarbazine is subject to renal tubular secretion rather than glomerular filtration. In man, dacarbazine is extensively degraded. Besides unchanged dacarbazine, 5-aminoimidazole -4 carboxamide (AIC) is a major metabolite of dacarbazine excreted in the urine. Half Life: 5 hours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似乎通过其作为烷化剂的作用发挥细胞毒性效应。其他理论包括通过其作为嘌呤类似物的作用抑制DNA合成,以及与SH基团的相互作用。达卡巴嗪对细胞周期阶段无特异性。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not known, but appears to exert cytotoxic effects via its action as an alkylating agent. Other theories include DNA synthesis inhibition by its action as a purine analog, and interaction with SH groups. Dacarbazine is not cell cycle-phase specifi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肝毒性
轻度和暂时性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在系统性联合化疗过程中并不少见,达卡巴嗪在这些异常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然而,很少需要因为血清酶水平升高而调整剂量。更重要的是,达卡巴嗪与一种严重且独特的肝脏损伤有关,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治疗的第二或第三个周期,最可能是严重的急性窦状隙阻塞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突然的严重腹部疼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快速上升,并在1到10天内死亡(案例1和2)。肝脏活检和尸检发现中央小叶坏死,伴有窦状隙和小肝静脉的阻塞。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发现肝梗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很常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能存在。与其他烷化剂不同,由达卡巴嗪引起的窦状隙阻塞综合征与通常的化疗剂量有关,而不是用于骨髓移植前骨髓消融的高剂量。现在这种综合征的报告很少,可能是由于使用了相对较低的达卡巴嗪剂量。
Mild and transient elevations in serum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re not uncommon during courses of systemic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nd the role of dacarbazine in these abnormalities is not clear. However, dose modification for serum enzyme elevations is rarely necessary. More importantly, dacarbazine is associated with a severe and distinctive liver injury which typically arises during the second or third cycle of therapy and most likely represents severe acute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Patients typically develop the sudden onset of severe abdominal pain,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rapidly rising levels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nd prothrombin time, with death within 1 to 10 days (Cases 1 and 2). Liver biopsy and necropsy findings indicate centrolobular necrosis with occlusion of sinusoids and small and large hepatic veins. In some cases, hepatic infarcts are found as well. Eosinophilic infiltrations are common and peripheral eosinophilia may also be present. Unlike with other alkylating agents,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caused by dacarbazi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usual chemotherapy doses, not the higher doses used in myeloablation in preparation f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This syndrome is now rarely reported, probably because of use of dacarbazine in somewhat lower doses.
来源:LiverTox
毒理性
  • 药物性肝损伤
化合物:达卡巴嗪
Compound:dacarbazine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毒理性
  • 药物性肝损伤
DILI 注解:最令人关注的药物性肝损伤
DILI Annotation:Most-DILI-Concern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毒理性
  • 药物性肝损伤
严重等级:6
Severity Grade:6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小鼠注射[(14)C]-5-(3,3-二甲基-1-三唑基)-咪唑-4-羧酰胺15分钟后,(14)C的水平在胃肠道(13%)和肾脏(4%)中相对较高,这表明(14)C通过肝脏和肾脏迅速被消除。
15 MIN AFTER IP INJECTION OF [(14)C]-5-(3,3-DIMETHYL-1- 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TO MICE, LEVELS OF (14)C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GI TRACT (13%) & KIDNEYS (4%), INDICATING RAPID HEPATIC & RENAL ELIMINATION OF (14)C.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人中,N-去甲基化是主要的代谢途径,21%的口服剂量在6小时内通过呼出的空气排出。当血浆药物水平可以忽略不计时,30分钟内达到药物血浆峰值水平和6小时内高达46%的尿液排泄表明口服剂量在人体患者中很容易被吸收。
IN MAN, N-DEMETHYLATION WAS MAJOR METABOLIC PATHWAY, & 21% OF ORAL DOSE...WAS EXCRETED IN EXPIRED AIR IN 6 HR. THAT ORAL DOSE...WAS READILY ABSORBED IN HUMAN PT WAS INDICATED BY PEAK PLASMA LEVELS OF DRUG IN 30 MIN & URINARY EXCRETION OF UP TO 46% IN 6 HR, WHEN PLASMA DRUG LEVELS WERE NEGLIGIBL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使用药物代谢酶诱导剂预处理动物,导致标记的达卡巴嗪(14)C从呼出气体中排出的量增加,这是由于N-脱甲基酶活性增加。
PRETREATMENT OF ANIMALS WITH INDUCERS OF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 INCR AMT OF (14)C /FROM LABELED DACARBAZINE/ EXCRETED IN EXPIRED AIR, OWING TO INCR N-DEMETHYLASE ACTIVITY.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小鼠中,以((14)C-2)标记的白消安(50 mg/kg 体重)从注射部位迅速吸收并分布到组织中;在24小时内,超过90%的剂量通过尿液排出。血浆半衰期为20分钟。对甲基组进行标记的白消安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除了在24小时内,有9%的放射性活性在呼出的空气中回收,而在尿液中只找到了44%...。
In mice, ((14)C-2)-labelled dacarbazine (50 mg/kg bw) is rapidly absorbed from the site of its ip injection and distributed to tissues; and more than 90% of the dose is eliminated in the urine within 24 hours. The plasma half-life was 20 min. Studies with dacarbazine labelled at the methyl group gave similar results, except that 9% of the radioactivity was recovered in the expired air within 24 hours, and only 44% was found in the urine ...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36/37/39,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45,R36/37/38,R46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290090
  • RTECS号:
    NI3950000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2 + H312 + H332,H315,H319,H335,H340,H35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61,P280,P305 + P351 + P338,P308 + P313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存于避光、通风且干燥的地方,并密封保存。

SDS

SDS:34305c2903937e15a18b952cf761908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Dacarbazine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5-(3,3-Dimethyl-1-triazenyl)imidazole-4-carboxamide
DTIC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4)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 1B)
致癌性 (类别 1B)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呼吸系统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 H312 + H332 如果咽下,与皮肤接触或吸入是有害的。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H340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H350 可能致癌。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接触皮肤:使用大量水冲洗。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 P364 脱掉玷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光敏剂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5-(3,3-Dimethyl-1-triazenyl)imidazole-4-carboxamide
别名
DTIC
: C6H10N6O
分子式
: 182.1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acarbazin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4342-03-4
No.) 224-396-1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 - 8 °C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2,147 mg/kg
备注: 行为的:运动力学变化(特异性测试) 行为的:抑制精神的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活体试验表明有致突变效应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致癌剂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IARC:
2B - 第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Dacarbazine)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NI395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抗肿瘤药:达卡巴嗪

达卡巴嗪是一种嘌呤前体类新型抗肿瘤药,能够干扰嘌呤的生物合成,并兼有烷化剂的作用。它对小鼠肉瘤-180、肺癌-755、黑色素瘤B16及白血病L-1210等均有抑制作用,主要在细胞周期的G2期发挥作用,影响RNA和蛋白质合成,其次影响DNA。

口服吸收不完全且个体差异大。一次静脉注射后,30分钟内达到峰值,6小时后消失,在6小时内约30%通过尿液排出。达卡巴嗪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临床主要使用达卡巴嗪的枸橼酸盐形式,呈白色结晶粉末状,水溶液pH值为1.9~2.3。主要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疗效优于羟基脲,与长春碱、卡莫司汀合用可提高疗效。亦用于肺鳞癌和未分化癌、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对消化道肿瘤效果不佳。

药效学

达卡巴嗪结构类似于嘌呤生物合成前体(图1),其生物作用与烷化剂相似,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多种动物实验中的肿瘤有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G2期,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比DNA更大。

图1:达卡巴嗪结构式

药代动力学

由于口服吸收不完全且变化不定,达卡巴嗪仅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它在肝中经过N-去甲基作用成为单甲基形式,进一步代谢成氨基咪唑羧基酰胺(AIC)和重氮甲烷。活性的碳离子源自重氮甲烷。

达卡巴嗪具有双相血浆动力学特性,半衰期分别为19分钟及5小时。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在6小时内约40%未改变形式排出,尿中主要代谢产物是AIC。

临床应用

达卡巴嗪对播散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优于其他抗癌药物。单剂治疗最为常用,亦可与BCG、转移因子及米尔法兰联合使用进行免疫化学联合治疗。此外,它在肺鳞癌、软组织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肿瘤中也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 有致突变或致畸作用,可能有致癌性,妊娠期禁用;
  • 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 可能干扰诊断剂的血清尿素氮、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 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止使用,避免活病毒疫苗接种;
  • 肾功能损害和感染患者慎用;
  •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
化学性质

达卡巴嗪为微黄色结晶或粉末状,熔点205℃(有报道在250-255℃分解)。易溶于酸,微溶于甲醇和乙醇,不溶于水。遇热易分解,对酸和光不稳定。

用途

达卡巴嗪主要用于抗肿瘤治疗,尤其是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及某些类型的淋巴瘤等,对消化道癌疗效不佳。

生产方法

达卡巴嗪的生产以氰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加成、胺化、重氮化、偶合、还原、甲酰化、环合、中和、重氮化及缩合步骤制得。涉及中间体包括β-亚胺基-β-乙氧基丙酸乙酯盐酸盐、α-脒基乙酰胺盐酸盐、α-脒基-α-苯偶氮基乙酰胺盐酸盐和5-氨基咪唑-4-羧酰胺盐酸盐。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顺丁烯二酸达卡巴嗪甲醇 为溶剂, 生成 dacarbazine hydrogen maleate
    参考文献:
    名称:
    10.1021/acs.molpharmaceut.4c00393
    摘要:
    DOI:
    10.1021/acs.molpharmaceut.4c00393
  • 作为试剂:
    描述:
    胡椒酸4-二甲氨基吡啶 4-[(2,4-(MeO)2-benzyl)-ONHCH2]-3-MeO-phenoxy-Merrified resin 、 达卡巴嗪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1%的产率得到benzo[1,3]dioxole-5-carboxylic acid hydroxy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N-连接羟胺树脂:异羟肟酸的固相合成
    摘要:
    摘要 描述了一种用于异羟肟酸固相合成的新型羟胺树脂。各种异羟肟酸的固相合成说明了它的简便应用。通过用三氟乙酸处理在酸性条件下诱导裂解,提供高纯度和高产率的异羟肟酸。
    DOI:
    10.1080/003979105002781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BODIES TO NTB-A
    申请人:ARCA BIOPHARMA, INC.
    公开号:US20150376273A1
    公开(公告)日:2015-12-31
    Anti-NTB-A antibodies and antigen-binding fragments thereof, as well a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uch antibodies and antigen-binding fragments are described. Also described are methods of using such antibodies and antigen-binding regions to bind NTB-A and treat diseases, such as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xpression of NTB-A.
    本文介绍了Anti-NTB-A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包含这些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的药物组合物。同时还介绍了使用这些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结合NTB-A并治疗表达NTB-A的血液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方法。
  • New metal-based drugs: spectral, electrochemical, DNA-binding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properties
    作者:Mustafa Çeşme、Harun Muslu、Mehmet Tumer、Özge Güngör、Mine Altunbek、Mustafa Culha、Aysegul Golcu
    DOI:10.1080/24701556.2021.2015385
    日期:——
    chemotherapy drug of dacarbazine (DAC) with Zn(II) ([Zn(DAC)2] 3H2O; NGDCM1) and Cu(II) ([Cu(DAC)ClH2O]; NGDCM2)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analytical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e obtained new compounds and the starting active substance DAC we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interaction of all compounds with fish sperm 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 (FSdsDNA)
    摘要 抗肿瘤化疗药物达卡巴嗪 (DAC) 与 Zn(II) ([Zn(DAC) 2 ] 3H 2 O; NGDCM1) 和 Cu(II) ([Cu(DAC)ClH 2 O]; NGDCM2) 的配位化合物为使用分析和光谱技术合成和表征。详细研究了所得新化合物和起始活性物质 DAC 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测量所有化合物与鱼精子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FSdsDNA) 的结合常数 ( K b) 到 FSdsDNA。此外,还进行了溴化乙锭 (EtBr) 的竞争结合荧光光谱研究。此外,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对人肺癌 (A549) 细胞的抗癌活性,并将它们的效果与其他具有抗肿瘤药物的金属(包括奥沙利铂和顺铂)进行了比较。
  •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study on the coordination behavior of dacarbazine towards transition metal ions
    作者:Christian G. Hartinger、Maria G. Ferri-Mendoza、Alexey A. Nazarov、Bernhard K. Keppler
    DOI:10.1016/j.poly.2005.12.022
    日期:2006.6
    The complexation properties of dacarbazine (dac), being a compound of interest for anticancer research, were studied by comparison of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of isolate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nd in situ-formed ones. Therefore, FeCl3 was reacted with dacarbazine at a molar ratio of 1: 1 while CoCl2, NiCl2 and cis-[RuCl2(dmso)(4)] were mixed with the ligand at a 1:2 ratio. The obtained dac complexes were isola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NMR, ESI-MS, 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In order to form complexes in situ, reaction mixtures of the metal salts and the Ru complex with dacarbazine were prepared at molar ratios of both 1:1 and 1:2. Comparison of the data for isolated and in situ-prepared complexes revealed that Fe(Ill) forms slowly but exclusively a complex of the [Fe(dac)(2)] type (independent of the ratio between the iron salt and dacarbazine) while incubation of the Ru(II) complex cis-[RuCl2(dmso)(4)] with dacarbazine yields a mixture of [Ru(dac)] and [Ru(dac)(2)] type complexes. The exchange of dmso ligands by dacarbazine was found to proceed rather slowly. In contrast, the complexation of Ni(II) and Co(II) towards dacarbazine was much faster and the reaction of dacarbazine with CoCl2 delivers only a [Co(dac)](2) type complex. whereas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ith Ni(II) were identified to be of [Ni(dac)] and [Ni(dac)(2)] types when being incubated at molar ratios Ni:dac of 1:1 and 1:2, respectively. (c) 2006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0.1021/acs.molpharmaceut.4c00393
    作者:Diniz, Luan F.、Carvalho, Paulo S.、Souza, Mateus A. C.、Diniz, Renata、Fernandes, Christian
    DOI:10.1021/acs.molpharmaceut.4c00393
    日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