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4-chlorophenyl)-3-(2-morpholinoquinolin-3-yl)prop-2-en-1-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4-chlorophenyl)-3-(2-morpholinoquinolin-3-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E)-1-(4-chlorophenyl)-3-(2-morpholin-4-ylquinolin-3-yl)prop-2-en-1-one
(E)-1-(4-chlorophenyl)-3-(2-morpholinoquinolin-3-yl)prop-2-en-1-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19ClN2O2
mdl
——
分子量
378.858
InChiKey
PBLSJKJJMMHTHO-JXMROGB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1-(4-chlorophenyl)-3-(2-morpholinoquinolin-3-yl)prop-2-en-1-one4-氟苯肼盐酸盐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1%的产率得到4-(3-(3-(4-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4,5-dihydro-1H-pyrazol-5-yl) quinolin-2-yl)morph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唑啉支架结合的新型吗啉代喹啉核:合成,抗菌,抗结核和抗疟活性
    摘要:
    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吡唑啉部分的新型基于吗啉代喹啉的缀合物。筛选了新合成的化合物对一组病原菌和真菌的初步体外抗菌活性,对结核分枝杆菌H 37 Rv的抗结核活性以及对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与第一线药物相比,它们大多数显示出显着的抗菌活性。化合物6a和9d与氨苄西林(286μM),氯霉素(154μM)和环丙沙星(150μM)相比,它们被发现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在抗真菌筛选中,与灰黄霉素(1147μM)相比,针对白色念珠菌的化合物6c,7c,8a,8b,8c和9b表现出显着的活性。与氯喹(IC 50 0.062μM)和奎宁(IC)相比,化合物8b,6b,9d,6a,9b,7b和8a对恶性疟原虫菌株表现出出色的活性50 0.826μM)。化合物6d,7b,8b,9c和9d表现出优异的抗结核活性。其中发现8b与利福平同等,具有95%的抑制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使用粟酒裂殖酵母的生物测定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DOI:
    10.1016/j.ejmech.2016.02.01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唑啉支架结合的新型吗啉代喹啉核:合成,抗菌,抗结核和抗疟活性
    摘要:
    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吡唑啉部分的新型基于吗啉代喹啉的缀合物。筛选了新合成的化合物对一组病原菌和真菌的初步体外抗菌活性,对结核分枝杆菌H 37 Rv的抗结核活性以及对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与第一线药物相比,它们大多数显示出显着的抗菌活性。化合物6a和9d与氨苄西林(286μM),氯霉素(154μM)和环丙沙星(150μM)相比,它们被发现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在抗真菌筛选中,与灰黄霉素(1147μM)相比,针对白色念珠菌的化合物6c,7c,8a,8b,8c和9b表现出显着的活性。与氯喹(IC 50 0.062μM)和奎宁(IC)相比,化合物8b,6b,9d,6a,9b,7b和8a对恶性疟原虫菌株表现出出色的活性50 0.826μM)。化合物6d,7b,8b,9c和9d表现出优异的抗结核活性。其中发现8b与利福平同等,具有95%的抑制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使用粟酒裂殖酵母的生物测定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DOI:
    10.1016/j.ejmech.2016.02.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morpholinoquinoline nucleus clubbed with pyrazoline scaffolds: Synthesis, antibacterial, antitubercular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ies
    作者:Sharad C. Karad、Vishal B. Purohit、Parth Thakor、Vasudev R. Thakkar、Dipak K. Raval
    DOI:10.1016/j.ejmech.2016.02.016
    日期:2016.4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a panel of pathogenic strains of bacteria and fungi, antituberculosis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y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Most of them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s compared to the first line drugs. Compounds 6a and 9d were found to posses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otency as compared
    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吡唑啉部分的新型基于吗啉代喹啉的缀合物。筛选了新合成的化合物对一组病原菌和真菌的初步体外抗菌活性,对结核分枝杆菌H 37 Rv的抗结核活性以及对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与第一线药物相比,它们大多数显示出显着的抗菌活性。化合物6a和9d与氨苄西林(286μM),氯霉素(154μM)和环丙沙星(150μM)相比,它们被发现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在抗真菌筛选中,与灰黄霉素(1147μM)相比,针对白色念珠菌的化合物6c,7c,8a,8b,8c和9b表现出显着的活性。与氯喹(IC 50 0.062μM)和奎宁(IC)相比,化合物8b,6b,9d,6a,9b,7b和8a对恶性疟原虫菌株表现出出色的活性50 0.826μM)。化合物6d,7b,8b,9c和9d表现出优异的抗结核活性。其中发现8b与利福平同等,具有95%的抑制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使用粟酒裂殖酵母的生物测定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 Green Synthetic Protocol for (E)-1-Aryl-3-(2-morpholinoquinolin- 3-yl)prop-2-en-1-one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作者:Relangi Siva Subrahmanyam、Venkateswara Rao Anna
    DOI:10.14233/ajchem.2019.21968
    日期:2019.7.10

    We report here an easy, efficient and green synthetic protocol for the (E)-1-aryl-3-(2-morpholinoquinolin-3-yl)prop-2-en-1-ones by the Claisen-Schmidt condensation of 2-morpholinoquinoline-3-carbaldehyde and different substituted acetophenones by using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Bmim)BF4. Th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1H NMR, 13C NMR and mass spectral data and screened ther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different bacterial and fungal organisms.

    我们在这里报告了一种简单、高效和环保的合成方案,通过使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通过2-吗啉喹啉-3-甲醛和不同取代苯乙酮的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E)-1-芳基-3-(2-吗啉喹啉-3-基)丙-2-烯-1-酮。这些化合物通过1H核磁共振、13C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进行表征,并在体外对不同细菌和真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