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大部分未代谢。
Largely not metabolized.
来源:DrugBank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甲酰氨基)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一水合物。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引湿性,在水中或甲酸中极易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可溶,而在丙酮中不溶。10%的水溶液pH值在5.0~7.0之间。哌拉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药理作用哌拉西林是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属于酰脲类青霉素,是氨苄西林的双氧哌嗪衍生物,其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果类似于氨苄西林,并且对肠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哌拉西林对多种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羧苄西林和氨苄西林更强,如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部分沙雷杆菌、枸橼酸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敏感,且对淋球菌(包括产酶株)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然而,哌拉西林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较氨苄西林差,并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化学性质作为药物时其为钠盐,即氧哌嗪青霉素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在183-185℃(分解)。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几乎不溶于氯仿。
用途哌拉西林是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中广谱且低毒的一种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良好效果。该品的杀菌作用优于现有的部分半合青霉素。
生产方法哌拉西林可以通过β-羟乙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溴化、胺化、环合和酰氯化等步骤制得链状EPCP。然后将其与6-氨基青霉烷酸(6-APA)缩合即可获得哌拉西林。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氨苄西林 | ampicillin | 69-53-4 | C16H19N3O4S | 349.411 |
—— | hetacillin | 40439-01-8 | C19H23N3O4S | 389.47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哌拉西林酸 | Piperacilloic Acid | 64817-22-7 | C23H29N5O8S | 535.578 |
—— | (2s,4s)-2-[(R)-Carboxy{[(2r)-2-{[(4-Ethyl-2,3-Dioxopiperazin-1-Yl)carbonyl]amino}-2-Phenylacetyl]amino}methyl]-5,5-Dimethyl-1,3-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 —— | C23H29N5O8S | 535.578 |
青霉素V | penicilin V | 87-08-1 | C16H18N2O5S | 350.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