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霉素是一种由中性糖和氨基环醇一苷键结合而成的氨基糖苷类快速杀菌型抗菌素,又名壮观霉素、淋必治。美国人Mason等于1961年发现。它在畜禽兽医治疗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感染引起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支原体等疾病。
此外,大观霉素也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及胆道感染。其抗菌谱与四环素、土霉素基本相同,体内、外抗菌力均较四环素为强。微生物对本品与四环素、土霉素等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口服吸收良好,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淋巴结炎、蜂窝织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用于治疗斑疹伤寒、羌虫病、支原体肺炎等。尚可用于治疗霍乱,也可用于预防恶性疟疾和钩端螺旋体感染。
理化性质大观霉素属碱性抗菌素,碱性越强其抗菌效力越强;但不溶于水,临床常使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1%的水溶液pH值在3.8-5.6之间。
药理作用盐酸大观霉素进入细菌细胞内后,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细胞核蛋白体30s亚单位上,从而对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对敏感细菌产生强大杀灭作用。药效学显示,大观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等)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链球菌、肺炎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某些支原体敏感。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不敏感。肠道菌对大观霉素耐药广泛,但与链霉素不表现交叉耐药性。
药动学方面,大观霉素内服后仅吸收7%,但在胃肠道内保持较高浓度。药物的组织浓度低于血清浓度,不易进入脑脊液或眼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不高。药物大多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林可霉素内服吸收差,可吸收30%~40%的投药量,食物可降低其吸收速度与吸收量。
产品特点盐酸大观霉素是一种广谱快速杀菌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及支原体等引起的畜禽疾病有显著疗效。特别适用于治疗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兽医药理上主要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沙门氏菌病。常与林可霉素联合用于防止仔猪腹泻、猪支原体性肺炎及败血支原体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盐酸大观霉素还是硫酸大观霉素,在畜禽兽医治疗临床注射给药时需注意患病畜禽的肾脏健康程度(肾病患病畜禽禁用)。而畜禽口服给药方面暂无太多相关报告,则无需考虑此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二氢壮观霉素 | dihydrospectinomycin | 28048-39-7 | C14H26N2O7 | 3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