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chloro-2-methyl-4-phen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chloro-2-methyl-4-phen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
6-chloro-2-methyl-4-phen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6ClN
mdl
——
分子量
257.763
InChiKey
WGIWDDBNLRPYP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乙烯对氯苯胺乙腈 在 tetrafluoroboric acid 、 亚硝酸特丁酯potassium hydrogen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5.0h, 以6.5 mg的产率得到6-chloro-2-methyl-4-phen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四组分芳烃重氮盐,腈和苯乙烯的无金属一锅合成(四氢)喹啉
    摘要:
    通过芳构氮杂鎓盐,腈和苯乙烯的三组分组装反应,实现了高效,便捷的无金属,单锅合成多种取代的(四氢)喹啉。与使用相同试剂共混物的先前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芳构氮鎓盐和腈形成N-芳基腈中间体,然后与苯乙烯反应,生成3,4-二氢喹啉鎓盐作为常见中间体。根据反应条件,它们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喹啉和四氢喹啉。该协议的优点包括简单,无金属和温和的条件,易于获得的起始原料以及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
    DOI:
    10.1002/adsc.2017014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al-Free One-Pot Synthesis of (Tetrahydro)Quinolines through Three-Component Assembly of Arenediazonium Salts, Nitriles, and Styrenes
    作者:So Won Youn、Huen Ji Yoo、Eun Mi Lee、Seo Young Lee
    DOI:10.1002/adsc.201701451
    日期:2018.1.17
    achieved through a three‐component assembly reaction of arenediazonium salts, nitriles, and styrene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prior works with the same reagent blend, the formation of N‐arylnitrilium intermediates from arenediazonium salts and nitriles was followed by reaction with styrenes, leading to 3,4‐dihydroquinolinium salts as a common intermediate. These could be further transformed to quinolines
    通过芳构氮杂鎓盐,腈和苯乙烯的三组分组装反应,实现了高效,便捷的无金属,单锅合成多种取代的(四氢)喹啉。与使用相同试剂共混物的先前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芳构氮鎓盐和腈形成N-芳基腈中间体,然后与苯乙烯反应,生成3,4-二氢喹啉鎓盐作为常见中间体。根据反应条件,它们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喹啉和四氢喹啉。该协议的优点包括简单,无金属和温和的条件,易于获得的起始原料以及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