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强大的抗菌作用。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销售左氧氟沙星原料及片剂,并已在全球多国如英国、美国等地取得市场许可。当前的质量标准收录在国家标准以及进口标准中,但并未对已知杂质进行控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碱性(0.5M NaOH)、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表现较为稳定,基本未检出降解产物;但在酸性条件(0.5MHCl)下,经过7天的70℃放置后出现了微量的降解产物。经分析确定主要为去羧基左氧氟沙星,还存在其他少量降解产物。左氧氟沙星杂质J是在其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制备 1. 3-二甲基氨基-2-(2,3,4-三氟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将2,3,4-三氟苯甲酸(10.3g,58.5mmol)、亚硫酰氯(6.4ml,87.8mmol)和少量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后减压浓缩该反应液,并用甲苯(30ml)再次进行减压浓缩。随后将得到的残留物溶解于四氢呋喃(20ml),并将其与β-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9.20g,64.3mmol)、三乙胺(10.2ml,73.1mmol)在四氢呋喃(40ml)中的溶液混合。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回流16.5小时。冷却过滤除去沉淀物,并减压浓缩滤液。硅胶层析分离后,从正己烷∶乙酸乙酯=3∶1的洗脱液中得到15.1g(86%)的标题化合物。
2. 10-氟-2,3-二氢-3-(S)-甲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甲酸乙酯将上述得到的标题化合物(15.0g,49.8mmol)溶解于乙醇(30ml),在搅拌和冰冷却下滴加(S)-2-氨基-1-丙醇(4.50g,59.8mmol)的乙醇溶液(10ml)。滴加完成后,在室温下将反应液搅拌1小时。减压浓缩后溶解于二甲亚砜(50ml),加入喷雾干燥的氟化钙(16g),并在120℃下搅拌26小时。冷却后,进行减压浓缩并分离有机层和水层,用氯仿(200ml)从水中提取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经饱和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再减压浓缩滤液。硅胶层析分离后,从氯仿∶甲醇=50∶1的洗脱液中得到5.60g(39%)白色粉末形式的标题化合物。
3. 10-氟-2,3-二氢-3-(S)-甲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甲酸(左氧氟沙星杂质J)将上述得到的标题化合物(5.60g,19.2mmol)与乙酸(25ml)、浓盐酸(25ml)混合并在回流下加热反应4小时。冷却后加入水(100ml),过滤沉淀并用过量的水、少量冷乙醇和大量乙醚依次洗涤。将粗晶溶解于乙醇(40ml),室温搅拌后再过滤,用乙醇洗涤并80℃减压干燥17小时。得到4.10g(81%)白色粉末形式的标题化合物——左氧氟沙星杂质J。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左氧氟沙星杂质I | ethyl 10-fluoro-2,3-dihydro-3-(S)-methyl-7-oxo-7H-pyrido[1,2,3-de][1,4]benzoxazine-6-carboxylate | 431058-46-7 | C15H14FNO4 | 291.27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脱氟左氧氟沙星 | levofloxacin | —— | C18H21N3O4 | 343.382 |
—— | 10-[3-(R)-(1-aminocyclopropyl)pyrrolidin-1-yl]-2,3-dihydro-3-(S)-methyl-7-oxo-7H-pyrido[1,2,3-de][1,4]benzoxazine-6-carboxylic acid | 431058-72-9 | C20H23N3O4 | 36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