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胞嘧啶(Isocytosine),其化学名为2-氨基-4-羟基嘧啶,是合成嘧啶类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近年来,含有嘧啶结构单元的高效低毒药物不断涌现,而异胞嘧啶的独特骨架则广泛存在于多种抗肿瘤药物中,例如阿昔洛韦(Acyclovir)和格列卫(Gleevec)等。
制备过程 步骤a:合成基丙烯酸乙酯钠盐将15 mL 乙酸乙酯加入50 mL反应瓶中,然后加入甲醇钠5.4 g (0.1 mol),缓慢滴加9.7 mL 甲酸乙酯(0.12 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C 并回流2小时。之后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粉末。
步骤b:合成异胞嘧啶将上述黄色粉末悬浮于50 mL 甲苯中,并加入盐酸胍11.5 g (0.12 mol)。在回流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水50 mL 并搅拌直至澄清。分离出水相,用水相调pH值至7,形成固体析出物。过滤并用乙醇淋洗固体,最后烘干得到异胞嘧啶6.9 g,收率为67.1%。
生物活性2-氨基尿嘧啶(Isocytosine)是半胱氨酸的同分异构体,在物理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包括核酸碱基与金属络合物结合、氢键相互作用、异构性和质子转移的影响等。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氨基-5-溴-4-羟基嘧啶 | 2-amino-5-bromo-3H-pyrimidin-4-one | 61937-71-1 | C4H4BrN3O | 189.999 |
2-氨基-5-碘嘧啶-4(1H)-酮 | 2-amino-5-iodo-4-oxo-3,4-dihydropyrimidine | 3993-79-1 | C4H4IN3O | 237.0 |
2-氨基-5-碘嘧啶-4(1H)-酮 | 2-amino-5-iodo-1H-pyrimidin-6-one | 3993-79-1 | C4H4IN3O |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