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咪唑是一种白色粉末,无特殊气味,在水中不溶解,但可在稀盐酸中略溶。它属于新型的苯并咪唑类驱虫药物。对猪胃肠道内的多种线虫、绦虫及鸡胃肠道内的多数线虫等具有极好的驱虫效果,并且对囊尾蚴和细粒棘球绦虫的未成熟虫体重复用药后仍然有效。其作用机制在于干扰寄生虫的能量代谢。
抗蠕虫药氟苯咪唑是我国在1983年合成的一种新型抗蠕虫药物,适用于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的棘球蚴病和脑囊虫病,对多种蠕虫病(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粪类圆线虫、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及异形吸虫)均有较好疗效。此外,它还对钩虫性皮肤移行症以及疥疮病具有治疗作用。
氟苯达唑是甲苯达唑的对位氟同系物,不仅能有效对付胃肠道线虫,还能对抗某些绦虫。国外主要用于猪和禽的胃肠蠕虫病的防治。
用法用量Flubendazole(Flumoxanal, NSC 313680)是一种驱虫剂,作用于MDAY-D2细胞,IC50值为3 nM。
靶点Target | Value |
---|---|
Atg4B |
在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中,Flubendazole可引起形态变化包括SOMA区收缩、皮层泡形成、rostellar混乱、钩损和microtriches破坏。其苯环已结合在杂环(咪唑)的-4和-5位置的双环体系。与Albendazole相比,在浓度高于0.5 μg/mL时,Flubendazole对大鼠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有相似的影响,能够诱导生长停滞和改变形态。
体内研究Flubendazole(6.32毫克/千克/天)最初诱导胚胎发育停滞,随后导致100%的胚胎在第12.5天的胚胎期死亡。而3.46毫克/千克/天剂量下,胚胎在第12.5天之前的发展受到显著抑制,但没有引起细胞死亡。更高剂量(7.83毫克/公斤/每天或以上)导致显著增加的胚胎死亡,在31.33毫克/公斤/每天的剂量下则完全阻断了胚胎发育。鸟类中,Flubendazole在肝脏和肠道胞浆中稍微增加了metyrapone和daunorubicin的活性,并统计学上显著抑制了肠道GST活性,同时轻微但显著地抑制了肝微粒体中的7-乙氧基活性(降至69%)。
用途氟苯咪唑是一种合成驱虫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羟基氟苯达唑 | methyl (+/-)-[5[(4-fluorophenyl)hydroxymethyl]-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 82050-12-2 | C16H14FN3O3 | 315.304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氨基氟苯哒唑 | 2-aminoflubendazole | 82050-13-3 | C14H10FN3O | 255.251 |
—— | methyl N-[5-(4-fluorobenzoyl)-1-(phosphonooxymethyl)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 923672-31-5 | C17H15FN3O7P | 423.294 |
—— | methyl N-[6-(4-fluorobenzoyl)-1-(phosphonooxymethyl)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 923672-32-6 | C17H15FN3O7P | 423.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