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培南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其中细粒剂则由惠氏立达公司原研开发,并于2009年2月在日本获得批准。该药物主要用于儿科患者耳鼻喉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抗药株(包括持续性中耳炎和细菌性肺炎)的培南类药物。替比培南酯对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军团菌等有抑制活性,并且其抗菌效果优于亚胺培南、头孢地尼、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等对照药,特别是在对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MRSP)及流感嗜血杆菌方面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效果。
药理作用替比培南酯是一种前体药物,结构特点是C3位侧链为噻唑基取代的氮杂环丁烷基团,并通过在C2位形成匹伏酯来提高口服吸收性。这种设计使得替比培南酯的口服吸收性能优于大多数已上市的β-内酰胺抗生素。
适应症替比培南酯主要用于儿科患者耳鼻喉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为口服给药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能有效对抗多种病原菌。
临床特征 高抗菌效力在儿童中耳炎、鼻窦炎及肺炎等常见疾病的治疗中,替比培南酯表现出显著效果。对于耐药性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杀菌率高达99.1%,且有效率达到98%以上。
住院必要病例的有效性对反复发作、治疗无效或重症病例也显示出较高有效性。在儿童临床III期试验中,替比培南酯对反复性中耳炎的有效率为92.9%。
良好的口服吸收性和顺应性1日2次的给药次数确保了足够的疗效,细粒剂形式便于儿童服用。研究显示,单次给药后的替比培南血浆浓度和AUC值均表现出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并且总累积尿排泄率较高。
扩大治疗范围凭借其高效性和良好耐受性,替比培南酯不仅适用于现有口服抗菌药物难以治疗的儿童感染症,还能用于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病例,从而扩大了门诊治疗的范围。
知识产权经检索,在国内该产品无相关专利保护,因此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泰比培南 | Tebipenem | 161715-21-5 | C16H21N3O4S2 | 383.492 |
—— | (+)-(4R,5S,6S)-6-[(1R)-1-hydroxyethyl]-4-methyl-7-oxo-3-{[1-(2-thiazolin-2-yl)-3-azetidinyl]sulfanyl}-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p-nitrobenzyl ester | 161715-20-4 | C23H26N4O6S2 | 518.615 |
—— | (4R,5R,6S)-6-[(1R)-1-hydroxyethyl]-3-diphenylphosphoryloxy-4-methyl-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ic acid pivaloyloxymethyl ester | 682747-73-5 | C28H32NO10P | 573.537 |
杂氮双环磷酸酯 | (4-nitrophenyl)methyl (4R,5R,6S)-3-[(diphenoxyphosphinyl)oxy]-6-[(1R)-1-hydroxyethyl]-4-methyl-7-oxo-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ate | 90776-59-3 | C29H27N2O10P | 594.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