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西坦 阿尼西坦又称茴拉西坦,属于拉西坦类脑细胞代谢药,如吡拉西坦和萘非西坦。这类药物能增强神经元突触内磷脂酶活性,并增加脑内ATP的形成与转运,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提高大脑对氨基酸、磷脂、葡萄糖和氧气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强病人的反应性、兴奋性和记忆力。阿尼西坦的作用比吡拉西坦更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本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晓楠编辑整理。
药理作用阿尼西坦是一种γ-氨基丁酸环化衍生物,作为脑功能改善药能透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它能够激活脑细胞代谢并保护神经细胞,同时通过影响谷氨酸受体系统产生促智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提高皮层对缺氧的抵抗力,并有效防止由多种化学物质、高碳酸血症、东莨菪碱或电休克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
适应症临床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性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也适用于脑卒中后的记忆力减退、中老年良性记忆障碍以及儿童脑发育迟缓。
药代动力学大鼠口服后迅速吸收,20~40分钟内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药物主要分布在胃肠道、肾脏、肝脏、大脑和血液中。24小时后,约77%~85%由尿液排出,另有4%从粪便中排出。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N-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和5-羟基-2-吡咯烷酮。
人体内,口服吸收后原药的半衰期约为20~30分钟,2小时后血药浓度难以检测。
不良反应阿尼西坦不良反应较少见,偶尔会出现口干、食欲减退、便秘、头晕和嗜睡等现象,停药后会消失。
注意事项阿尼西坦结晶熔点为121~122℃。急性毒性实验中,大鼠和小鼠口服的LD50约4500mg/kg,而小鼠则大于5000mg/kg。
用途阿尼西坦是吡拉西坦的一种衍生物,属于γ-内酰胺类脑功能改善剂,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组织,改善脑功能并提高记忆力。与吡拉西坦相比,它具有更强的作用、更快的起效速度以及更低的毒性。
合成方法 方法一2-吡咯烷酮与三乙胺反应后滴加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在10℃加入TEBA并在室温下搅拌。在50℃下继续搅拌6小时,最终得茴拉西坦,熔点为120~121℃。
方法二将2-吡咯烷酮溶解于甲苯中并回流1小时后蒸去甲醇。再加入TEBA,在室温下滴加对甲氧基苯甲酰氯的甲苯溶液,室温搅拌0.5小时后再在50℃下继续搅拌6小时。
方法三2-吡咯烷酮与三乙胺混合,在10℃滴加三甲基氯硅烷。随后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并40℃搅拌2小时,得到茴拉西坦,熔点为118~119℃。
方法四将2-吡咯烷酮溶解于含甲醇钠的甲苯中回流1小时后蒸去甲醇。在10℃加入TEBA滴加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后再在50℃下搅拌6小时。
方法五2-吡咯烷酮与三乙胺混合,在10℃下滴加三甲基氯硅烷。然后在40℃下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酰氯的二氧六环溶液,反应2小时后得到茴拉西坦,熔点为118~119℃。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4-羟基苯甲酰基)-2-吡咯烷 | 1-(4-hydroxybenzoyl)-2-pyrrolidine | 72432-13-4 | C11H11NO3 | 205.213 |
(4-甲氧基苯基)-1-吡咯烷甲酮 | 1-(4-methoxybenzoyl)pyrrolidine | 69838-98-8 | C12H15NO2 | 205.257 |
—— | 1-(4-methoxybenzyl)pyrrolidin-2-one | 60737-65-7 | C12H15NO2 | 205.257 |
1-(4-甲氧基苯甲酰基)-1,5-二氢-2H-吡咯-2-酮 | 1-(4-methoxybenzoyl)-1,5-dihydro-2H-pyrrol-2-one | 72432-11-2 | C12H11NO3 | 217.224 |
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丁酸 | Anisamidobutyric acid | 72432-14-5 | C12H15NO4 | 237.255 |
—— | N-allyl-4-methoxybenzamide | 66897-25-4 | C11H13NO2 | 191.2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4-羟基苯甲酰基)-2-吡咯烷 | 1-(4-hydroxybenzoyl)-2-pyrrolidine | 72432-13-4 | C11H11NO3 | 205.213 |
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咯烷-2-酮 | 1-(3-hydroxy-4-methoxybenzoyl)-2-pyrrolidinone | 78282-45-8 | C12H13NO4 | 235.24 |
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丁酸 | Anisamidobutyric acid | 72432-14-5 | C12H15NO4 | 237.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