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
近年来,人们研发出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它是林可酰胺—链阳霉素B(MLSB)家族中的第一个抗菌药物,并且是首个获准应用于临床的酮内酯类抗生素,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研发成功。泰利霉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较低的选择性耐药性,对肺炎链球菌及其耐青霉素和红霉素菌株、嗜血流感杆菌和莫拉汉菌均有良好疗效,其抗菌作用比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更强。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以及肺炎等。
泰利霉素的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主要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并阻抑其翻译和装配。它还可与23s核糖体RNA的Ⅱ和Ⅴ结构区的核苷酸结合。不过,泰利霉素对野生型核糖体的结合力较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强约10倍和6倍。这种微小差异使其对细菌的耐受能力提高了20倍,并使其对大环内酯的所有耐药菌株有效。
泰利霉素口服吸收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57%,食物不会影响其吸收。药物在肝脏被CYP3A4代谢为泰利醇、泰利酸、N-去甲脱氧酰胺衍生物、N-氧吡啶衍生物。半衰期(T1/2)为9.81小时,肾清除率为12.5L/h。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排泄:约13%以原形从尿中排出,3%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代谢产物有37%从肝脏排泄。肝功能不全者,Cmax降低约20%,T1/2较正常人延长1.4倍,代谢率亦减少。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平均为:Cmax为2.89 mg/L,Cmin为0.19 mg/L,AUC为13.9 mg/(L·h)。
2007年2月1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赛诺菲-安万特生产的抗生素泰利霉素(又称肯立克)的药品标签作出修改,将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性恶化两项适应症从说明书上移除,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使用泰利霉素。
生物活性:Telithromycin(HMR3647)是一种可作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