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ethanol) | 1026107-3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ethanol)
英文别名
1-[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ethanol
(1-(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ethanol)化学式
CAS
1026107-34-5
化学式
C15H26O3Si
mdl
——
分子量
282.455
InChiKey
KBVKGYMLAQEOM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3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38.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ethanol)aluminum oxide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以 5,5-dimethyl-1,3-cyclohexadiene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29.25h, 生成 (2-(4-((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methoxyphenyl)benzofuran-6-ol)
    参考文献:
    名称: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的首次合成及抗炎作用
    摘要: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的总合成首次通过取代的α-溴乙酰苯与间苯二酚之间的直接反应实现。该反应是由中性氧化铝介导的,并受到区域控制。随后,将Sonogashira偶联方法应用于葛根素的制备。最后,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评估了这些制备的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及其衍生物对炎症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产生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DOI:
    10.1002/bkcs.1010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的首次合成及抗炎作用
    摘要: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的总合成首次通过取代的α-溴乙酰苯与间苯二酚之间的直接反应实现。该反应是由中性氧化铝介导的,并受到区域控制。随后,将Sonogashira偶联方法应用于葛根素的制备。最后,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评估了这些制备的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及其衍生物对炎症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产生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DOI:
    10.1002/bkcs.101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푸에라리아푸란의 제조방법
    申请人: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llym University 한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220070195175) BRN ▼221-82-10284
    公开号:KR101651226B1
    公开(公告)日:2016-08-25
    본 발명은 다양한 생리활성을 가지고 있는 갈근으로부터 분리되는 푸에라리아푸란(Puerariafuran) 및 그 유도체의 화학적 제조방법에 관한 것이다. 본 발명은 푸에라리아푸란 및 그 유도체를 알파-브로모아세토페논 치환체(substituted α-bromoacetophenone) 및 레조시놀(resorcinol)을 반응시켜 2-아릴벤조푸란(2-arylbenzo[b]furans)을 제조하는 단계 및 상기 2-아릴벤조푸란을 빌스마이어-헤크(Vilsmeier-Haack) 반응에 의해 알데하이드화하는 단계를 포함하는 것일 수 있다. 본 발명은 다양한 생리활성을 가지는 푸에라리아푸란 및 그 유도체를 화학적으로 합성할 수 있는 전합성 공정을 제공하는 것이므로, 푸에라리아푸란 및 그 유도체의 다양한 연구 및 산업적 이용이 다양하게 이바지할 수 있다.
    本发明涉及从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葛根中分离的葛根呋喃(Puerariafuran)及其衍生物化学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葛根呋喃及其衍生物与α-苯乙酮生物(substituted α-bromoacetophenone)和间苯二酚(resorcinol)反应以制备2-芳基苯并呋喃(2-arylbenzo[b]furans)的步骤,以及可能包括将所述2-芳基苯并呋喃经Vilsmeier-Haack反应醛化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化学合成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葛根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工艺,因此可以广泛促进葛根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各种研究和工业应用。
  • Reversal of the regioselectivity in a cycloaddition of o-quinones by varying the position of alkoxy substituents
    作者:Atsuhito Kuboki、Toru Yamamoto、Mamie Taira、Tetsuya Arishige、Rina Konishi、Mami Hamabata、Mutsumi Shirahama、Takeya Hiramatsu、Kohei Kuyama、Susumu Ohira
    DOI:10.1016/j.tetlet.2008.02.109
    日期:2008.4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gioselective cycloaddition of o-quinones 1b–e with the protected sinapyl alcohol 2.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alkoxy substituent on the o-quinone ring controlled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cycloaddition. In addition, our reported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side chains on 1,4-benzodioxanes has been improved.
    我们研究了邻醌1b - e与受保护的芥子醇2的区域选择性环加成反应。发现在邻醌环上的烷氧基取代基的位置控制环加成的区域选择性。此外,我们报告的用于确定1,4-苯并二恶烷上侧链位置的程序已得到改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