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罗哌卡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盐酸罗哌卡因的化学结构与甲哌卡因、布吡卡因相似,故其化学特性类似于布吡卡因,二者的pKa相近,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为90%。盐酸罗哌卡因主要由肝脏清除,约50%生成PPX,而不经肺、心脏等器官清除。与静滴其他酰胺类局麻药相比,盐酸罗哌卡因的T1/2β最短,VDSS最低,CL中等;静注后,其CL明显高于布吡卡因,T1/2β也显著缩短,提示盐酸罗哌卡因的毒性较布吡卡因弱。
药理作用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效果,小剂量时则主要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来抑制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从而产生可逆性的阻滞作用。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过量药物快速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出现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与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临床经验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范围。硬膜外使用此药可产生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高浓度时,布吡卡因对A类和C类神经纤维复合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分别比盐酸罗派卡因强16%和3%,表明两者的感觉阻滞作用相似;但盐酸罗派卡因的运动阻滞作用较弱。低浓度时,盐酸罗派卡因主要阻滞感觉神经纤维,对运动神经纤维的阻滞轻,即具有高度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特性,对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有独特优点。
生物活性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有效的钠通道(sodium channel)阻断剂。它通过可逆地抑制钠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神经纤维脉冲传导阻滞;同时,它也是K2P(双孔钾通道)TREK-1的抑制剂,在COS-7细胞膜上的IC50值为402.7 μM。盐酸罗哌卡因在动物实验模型中可用于局部麻醉和神经性疼痛的缓解。
靶点通过硬膜外给药,盐酸罗哌卡因有效阻断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超敏反应)的发生,且未诱导镇痛耐受,并显著延缓由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持续时间长,并具有麻醉和止痛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