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醋酸钬 | 25519-09-9

中文名称
醋酸钬
中文别名
醋酸钬四水
英文名称
acetic acid;holmium
英文别名
——
醋酸钬化学式
CAS
25519-09-9
化学式
C2H4HoO2
mdl
——
分子量
224.98
InChiKey
QMLCWJXHEAJHM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溶于H2O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9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安全说明:
    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SDS

SDS:bc7ebe99c41a814216f669c248330423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醋酸钬,化学式为C6H9HoO6,CAS为312619-49-1,分子量342.06200。已有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可导致大白鼠肝脏、肺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脂质过氧化损伤可产生活力自由基,引起碱基损伤、DNA链断裂,并具有致突变作用。利用体外培养A549肺癌细胞的试验结果也证明了受SOD活力抑制剂处理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并表现出一定的毒性变化。当机体细胞产生SOD能力下降或内环境自由基浓度过大时,细胞膜和膜内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高剂量的稀土元素钬可能又具有致突变作用。一种醋酸钬晶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分析纯冰醋酸与去离子水按体积比1:0.5泵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并加热至50℃;
B、转动搅拌桨并将称量好的碳酸钬缓缓加入反应釜,碳酸钬加入量与醋酸的摩尔比为1:3.3;
C、完全反应后,加热液料至110℃-125℃时停止加热,使反应釜内液料自然冷却结晶;
D、当液料温度冷却至50℃以下,搅拌桨停止搅拌,将液料排放到过滤箱中并滤去液体;
E、将滤去液体的反应物放入离心脱水机脱水25至30分钟;
F、将脱水后的反应物晾在无尘间自然蒸发直到醋酸钬晶体的稀土总量:45%≥醋酸钬的稀土总量(REO)≥33%。
生产方法 
取氧化钬(Ⅲ)10g加至500mL50%醋酸溶液中,用砂浴加热,通常氧化物可完全溶解。若瓶底仍有少量未溶的氧化物,需过滤成清液。将滤液置于75℃水浴上加热,以蒸去大部分溶剂,冷却,滤集晶体。将晶体放入玻璃皿中,置于装有固体氢氧化钠和高氯酸镁的真空保干器中,抽真空进行干燥,得到水合醋酸钬(Ⅲ)。将水合物在真空中于150℃加热约24h或加热至恒重,得到无水醋酸钬(Ⅲ)。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