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 | 850079-3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
英文别名
(Z)-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but-3-en-2-one
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化学式
CAS
850079-38-8
化学式
C17H16O2S
mdl
——
分子量
284.379
InChiKey
ZVBGIWUANAZZBE-ATVHPVE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71.6±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5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 在 sodium hydride 、 二甲基亚砜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5-methyl-2-(4-methoxyphenyl)-4-(phenylsulfonyl)-2,3-dihydr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从供体-受体环丙烷或Corey ylide与α-亚磺酰基-,α-亚磺酰基-或α-磺酰基烯酮的反应进行区域选择性合成三取代的2,3-二氢呋喃。
    摘要:
    [反应:参见正文]通过使用供体-受体环丙烷或通过Corey ylide反应与α-亚磺酰基-,α的反应,实现了2,4,5-或3,4,5-三取代的2,3-二氢呋喃的区域选择性合成-亚磺酰基-或α-磺酰基烯酮。该方法可以直接合成天然产物花冠烷B。
    DOI:
    10.1021/ol0514606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硫酚哌啶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4-(4-methoxyphen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STEREOCHEMISTRY OF (Z)-1-[3-ARYL-2-(PHENYLSULFANYL)-2-OXIRANYL]-1-ETHANONES
    摘要: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Z)-1-[3-aryl-2-(phenylsulfanyl)-2-oxiranyl]-1-ethanones was effec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Z)-4-aryl-3-(phenylsulfanyl)-3-buten-2-ones with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in tetrahydrofuran.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oxiranes has been deduced from two-dimensional NOESY spectrum.
    DOI:
    10.1080/104265004904851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Phenylthio Substituted 4H-Pyrans and 2-Pyridinones by Conjugate Addition-Cyclization of CH-Acids to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作者:Krystyna Bogdanowicz-Szwed、Artur Budzowski
    DOI:10.1007/pl00010233
    日期:199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