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α-D-[6-13C]glucopyranoside | 40010-5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α-D-[6-13C]gluc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methyl α-D-[6-13C]gluc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40010-54-6
化学式
C7H14O6
mdl
——
分子量
195.174
InChiKey
HOVAGTYPODGVJG-BARBFUG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7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99.38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α-D-[6-13C]glucopyranoside4-二甲氨基吡啶草酰氯 、 sodium 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对甲苯磺酸二甲基亚砜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为溶剂, 生成 Methyl 2,3,4-tri-O-benzyl-6-O-acetyl-D-[6-13C]xylo-pent-5-e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13C Labelling and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reveal a de novo route for inositol biosynthesis in Leishmania donovani parasite
    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13C标记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MS),为原生动物寄生虫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中存在一条从头开始的肌醇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证据。为此,我们通过D-[6-13C]葡萄糖制备了肌-[1-13C]肌醇,并将其生物合成性地整合到寄生虫前鞭毛体细胞培养物中。通过ESMS分析了生物合成的磷脂酰肌醇(PI)及其水解产物甘油磷脂酰肌醇和肌醇,并确定了同位素异构体的比例。整合实验显示出显著的同位素稀释,表明寄生虫中存在肌醇-1-磷酸合酶(MIP合酶);通过将D-[6-13C]葡萄糖整合到寄生虫的磷脂酰肌醇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DOI:
    10.1039/b000262n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α-D-(6-13C)-glucopyranose 在 Dowex 50W 作用下, 以96%的产率得到methyl α-D-[6-13C]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13C Labelling and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reveal a de novo route for inositol biosynthesis in Leishmania donovani parasite
    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13C标记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MS),为原生动物寄生虫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中存在一条从头开始的肌醇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证据。为此,我们通过D-[6-13C]葡萄糖制备了肌-[1-13C]肌醇,并将其生物合成性地整合到寄生虫前鞭毛体细胞培养物中。通过ESMS分析了生物合成的磷脂酰肌醇(PI)及其水解产物甘油磷脂酰肌醇和肌醇,并确定了同位素异构体的比例。整合实验显示出显著的同位素稀释,表明寄生虫中存在肌醇-1-磷酸合酶(MIP合酶);通过将D-[6-13C]葡萄糖整合到寄生虫的磷脂酰肌醇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DOI:
    10.1039/b000262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as-Phase Intercluster Thiyl-Radical Induced C–H Bond Homolysis Selectively Forms Sugar C2-Radical Cations of Methyl D-Glucopyranoside: Isotopic Labeling Studies and Cleavage Reactions
    作者:Sandra Osburn、Gaetano Speciale、Spencer J. Williams、Richard A. J. O’Hair
    DOI:10.1007/s13361-017-1667-2
    日期:2017.7.1
    exchangeable OH and NH protons with deuterons reveals that the sugar radical cation is formed in a process involving abstraction of a hydrogen atom from a C-H bond of the sugar coupled with proton transfer to the sugar, to form [M - H• + D+]. Investigation of this process using individual C-D labeled sugars reveals that the main site of H/D abstraction is the C2 position, since only the C2-deuterium
    一组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的同位素异构体与多级质谱实验结合使用,以确定通过最近开发的“生物启发”方法形成的糖自由基阳离子的自由基位点和裂解反应。在CID(MS2)的第一阶段,糖和S-亚硝基半胱胺[H3NCH2CH2SNO + M] +之间的质子化非共价复合物的碰撞诱导解离(CID)通过键均解释放代自由基,得到非共价自由基阳离子,[H3NCH2CH2S•+ M] +。该自由基阳离子复合物的CID(MS3)导致非共价复合物解离,生成糖自由基阳离子。用核取代所有可交换的OH和NH质子表明,糖自由基阳离子是在一个过程中形成的,该过程涉及从糖的CH键中夺取氢原子,然后将质子转移到糖中,从而形成[M-H•+ D +]。使用单个CD标记的糖对此过程进行的研究表明,H / D提取的主要位点是C2位置,因为只有C2标记的糖会产生占主导地位的[M-D•+ H +]产物离子。通过另一阶段的CID(MS4)研究了二糖糖基阳离子[M-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