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等疾病。合理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发生;反之,则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后果。
临床应用 硫酸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和治疗由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脏、大脑及动脉循环障碍疾病,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皮疹、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孕妇应避免使用此药物。
生物活性 氯吡格雷二盐酸盐(Clopidogrel Bisulfate, SR-25990C, Iscover, Plavix)是一种口服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
靶点
| Target | Value |
|---|---|
| P2Y12 | - |
体外研究 氯吡格雷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酶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它能够抑制RGM-1细胞中由EGF刺激的受体、PERK表达和细胞增殖,并在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的RGM-1细胞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作用,但效果较弱。此外,在接受牙周修复大鼠中,氯吡格雷可增加血管数量,减少中性核数及依附和骨质流失;与生理盐水处理相比,它还能降低CXCL4、CXCL12和PDGF含量,而不影响CXCL5。
体内研究 在大鼠的溃疡缘中,氯吡格雷(每天2毫克和10毫克/公斤)显著减少胃上皮细胞增殖及EGF受体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在充血性心脏衰竭的大鼠模型中,氯吡格雷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和NO生物利用度,并增强了AKT和eNOS的磷酸化水平。在充血性心脏衰竭大鼠与阿司匹林联用的情况下,对兔耳横断诱导出血时间延长表现出叠加效应,这表明其具有环氧合酶和ADP的联合抑制作用,从而显著增强抗血栓效果。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