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6-benzoyl-N6-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bis-O-<(methylthio)thiocarbonyl>adenosine | 126502-0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6-benzoyl-N6-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bis-O-<(methylthio)thiocarbonyl>adenosine
英文别名
N6-benzoyl-N6-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bis-O-[(methylthio)thiocarbonyl]adenosine;O-[(2R,3R,4R,5R)-5-[6-[benzoyl(methyl)amino]purin-9-yl]-2-[[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methyl]-4-methylsulfanylcarbothioyloxyoxolan-3-yl] methylsulfanylmethanethioate
N<sup>6</sup>-benzoyl-N<sup>6</sup>-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bis-O-<(methylthio)thiocarbonyl>adenosine化学式
CAS
126502-04-3
化学式
C28H37N5O5S4Si
mdl
——
分子量
679.982
InChiKey
XEBOPJCEQVEEMX-GUQHISF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09
  • 重原子数:
    43.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00.8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6-benzoyl-N6-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bis-O-<(methylthio)thiocarbonyl>adenosine偶氮二异丁腈三正丁基氢锡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53%的产率得到N6-benzoyl-N6-methyl-5'-O-(tert-butyldimethylsilyl)-2',3'-didehydro-2',3'-dideoxyadeno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6-取代的2',3'-二脱氧嘌呤核苷作为潜在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制剂的合成与构效关系。
    摘要:
    为了研究2',3'-二脱氧嘌呤核苷作为潜在的抗HIV药物的构效关系,已经合成了多种6-取代的嘌呤类似物,并在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进行了研究。N6-甲基-2',3'-二脱氧腺苷(D2MeA,7a)最初是通过2',3'-O-双黄药3由腺苷合成的。由于该反应扩展到其他N6-取代的化合物失败,因此采用了全合成方法利用2',3'-二脱氧核糖衍生物9合成其他嘌呤核苷。通过与N6-甲基腺嘌呤23缩合,由合适的碳水化合物24合成了N6-甲基-2',3'-二脱氧腺苷,2'-氟阿拉伯呋喃糖基类似物32(D2MeFA)的酸稳定衍生物。N6-甲基衍生物(D2MeA)7a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对于6个取代的化合物,其效力顺序为NHMe大于NH2大于Cl约N(Me)2大于SMe大于OH约NHEt大于SH大于NHBn约H。 2',3'-二脱氧嘌呤核苷的6位可能决定这些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发现酸
    DOI:
    10.1021/jm00168a00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HU, CHUNG K.;ULLAS, GILIYAR V.;JEONG, LAK S.;AHN, SOON K.;DOBOSZEWSKI, B+, J. MED. CHEM., 33,(1990) N, C. 1553-156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