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 | 1404223-6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5-(5-bromoselenophen-2-yl)selenophene-2-carbaldehyde
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1404223-64-8
化学式
C9H5BrOSe2
mdl
——
分子量
366.962
InChiKey
UWELWDIMRHFAF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4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丙二腈β-丙氨酸 作用下, 以 乙醇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5%的产率得到2-((5-bromo-2,2-biselenophen-5-yl)methylene)malon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氰基乙烯基取代的低聚硒烯的合成,结构-性能相关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
    提出了一系列受体-供体-受体(A-D-A)型双麦甲酰基(DCV)取代的寡硒苯酚DCV n S(n = 3-5)的收敛合成。根据共轭骨架的长度,研究了热和光电子性能的趋势。光学测量揭示了红移的吸收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与相应的噻吩类似物DCV n相比,DCV n S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降低了T.结果,观察到带隙的降低。四聚体DCV4S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提供了分子的堆积特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见解,进一步证实了DCV受体基团对于分子有序的重要性。DCV4S和DCV5S在平面异质结(PHJ)和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用作施主材料。这些器件在PHJ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非常高的填充因子(FF),高开路电压和高达3.4%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而在BHJ太阳能电池中则略微降低了高达2.6%的PCE。在PHJ器件中,用于DCV4S的PCE与报告的低聚噻吩模拟DCV4T的PC
    DOI:
    10.1002/adfm.201201018
  • 作为产物:
    描述:
    5-formyl-2,2'-biselenophen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88%的产率得到5′-bromo-2,2′-biselenophene-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氰基乙烯基取代的低聚硒烯的合成,结构-性能相关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
    提出了一系列受体-供体-受体(A-D-A)型双麦甲酰基(DCV)取代的寡硒苯酚DCV n S(n = 3-5)的收敛合成。根据共轭骨架的长度,研究了热和光电子性能的趋势。光学测量揭示了红移的吸收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与相应的噻吩类似物DCV n相比,DCV n S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降低了T.结果,观察到带隙的降低。四聚体DCV4S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提供了分子的堆积特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见解,进一步证实了DCV受体基团对于分子有序的重要性。DCV4S和DCV5S在平面异质结(PHJ)和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用作施主材料。这些器件在PHJ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非常高的填充因子(FF),高开路电压和高达3.4%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而在BHJ太阳能电池中则略微降低了高达2.6%的PCE。在PHJ器件中,用于DCV4S的PCE与报告的低聚噻吩模拟DCV4T的PC
    DOI:
    10.1002/adfm.201201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