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分步糖苷化法构建了具有β(1→2)连接的二糖的甘草酸β-糖苷(27-30),这些二糖包括2-O-β-D-氟尿喹喃糖基-β-D-葡萄糖、2-O-β-D-古糖喹喃糖基-β-D-半乳糖、2-O-β-D-葡萄糖喹喃糖基-β-D-古糖和2-O-β-D-半乳糖喹喃糖基-β-D-古糖。在第一次糖苷化中,使用了2-O-三氯乙酰-β-D-吡喃糖氯化物(9-11)作为起始糖衍生物,与甘草酸甲酯(5)反应:5与9和10的糖苷化分别得到了β-和α-单糖苷(12)和(13),以及(15)和(16)。 β-糖苷12和15与氨饱和醚反应后分别得到产物(14)和(17)。5与11的糖苷化,再与氨饱和醚反应,分别得到了化合物(18)和(19)。14和17与甲基2, 3, 4-三-O-乙酰-α-D-古糖喹喃糖溴化物(20)的第二步糖苷化分别得到二糖苷衍生物(23)和(24),而18与2, 3, 4, 6-四-O-乙酰-α-D-葡萄糖喹喃糖溴化物(21)和-α-D-半乳糖喹喃糖溴化物(22)的糖苷化分别得到去糖苷衍生物(25)和(26)。去除23-26的保护基团分别得到二糖苷27-30,这些化合物在分子中有一个β-D-古糖喹喃糖(β-D-glcUA)作为两个糖组分之一。合成的糖苷27-30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毒性在体内的细胞保护作用与去糖苷31-33(只有中性糖组分)及天然存在的甘草苷(34,具有两个酸性糖组分 β-D-glcUA)进行了比较。虽然糖苷31-33没有细胞保护作用,但糖苷27-30显示出显著的作用。尤其是,27和28作为末端糖组分具有β-D-glcUA,比甘草苷34对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