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4-bromo-5-{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4-methoxyphenyl}-1-(4-methoxybenzyl)-1H-pyrrole-2-carboxylate | 900152-5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bromo-5-{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4-methoxyphenyl}-1-(4-methoxybenzyl)-1H-pyrrole-2-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methyl 4-bromo-5-{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4-methoxyphenyl}-1-(4-methoxybenzyl)-1H-pyrrole-2-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900152-54-7
化学式
C27H34BrNO5Si
mdl
——
分子量
560.56
InChiKey
YRXKERUSBOLPC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15
  • 重原子数:
    35.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58.9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4-bromo-5-{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4-methoxyphenyl}-1-(4-methoxybenzyl)-1H-pyrrole-2-carboxylate叔丁基锂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苯甲醚甲苯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116.5h, 生成 methyl 5-(3-hydroxy-4-methoxyphenyl)-4-(3,4,5-trimethoxyphenyl)-1H-pyrrol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4,5-二芳基-1H-吡咯-2-羧酸盐为康维他汀A-4 / lamellarin T杂种:合成和评估为抗有丝分裂剂和细胞毒性剂。
    摘要:
    4,5-二芳基化的1H-吡咯-2-羧酸盐3-8已分别作为有效的抗有丝分裂剂康维他汀A-4(1)和具有类似活性的海洋生物碱薄层蛋白T(2)的混合物制备。关键步骤涉及在N-PMB保护的4,5-二溴吡咯22中的C5处进行选择性的锂-卤素交换,以及衍生的锌化物质与相关的芳基碘化物的Negishi交叉偶联。然后将随后的5-芳基-4-溴吡咯与适当的芳基硼酸进行铃木-宫浦交叉偶联,得到4,5-二芳基吡咯4、6和8。TFA促进了其中N-PMB基团的去除。然后最后的化合物给出了N-未取代的同类物3、5和7。已经对化合物3-8的抗有丝分裂和细胞毒性特性进行了评估,其中的3和5是其中的两种。
    DOI:
    10.1016/j.bmc.2006.02.01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4,5-二芳基-1H-吡咯-2-羧酸盐为康维他汀A-4 / lamellarin T杂种:合成和评估为抗有丝分裂剂和细胞毒性剂。
    摘要:
    4,5-二芳基化的1H-吡咯-2-羧酸盐3-8已分别作为有效的抗有丝分裂剂康维他汀A-4(1)和具有类似活性的海洋生物碱薄层蛋白T(2)的混合物制备。关键步骤涉及在N-PMB保护的4,5-二溴吡咯22中的C5处进行选择性的锂-卤素交换,以及衍生的锌化物质与相关的芳基碘化物的Negishi交叉偶联。然后将随后的5-芳基-4-溴吡咯与适当的芳基硼酸进行铃木-宫浦交叉偶联,得到4,5-二芳基吡咯4、6和8。TFA促进了其中N-PMB基团的去除。然后最后的化合物给出了N-未取代的同类物3、5和7。已经对化合物3-8的抗有丝分裂和细胞毒性特性进行了评估,其中的3和5是其中的两种。
    DOI:
    10.1016/j.bmc.2006.02.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